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划行为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用来预测青少年风险性行为的有效模型。该理论认为现实行为直接受行为意向的影响,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到的行为控制又通过行为意向影响行为。为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力,加入示范性规范、行为经验两个变量。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中国大学生的逃课行为,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在充分分析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结合具体情境因素,建构了我国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理论模型,确定了与我国大学生逃课行为密切相关的几个主要研究变量,分别为逃课意向、行为态度、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行为控制、情境因素和社会人口统计变量。 (2)在个别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上,根据大学生逃课行为理论模型,开发设计了适合我国大学生逃课意向、行为态度、指令性规范、示范性规范、行为控制、情境因素的测量量表,并通过随机抽样收集数据,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测量量表的分布情况以及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量表均具备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量大学生逃课行为。 (3)运用路径分析的研究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逃课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前因变量为逃课意向,而显性逃课行为还有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为情境因素,隐性逃课行为则有一个直接影响因素为行为控制;逃课意向的四个前因变量,分别为行为态度、示范性规范、行为控制和情境因素,指令性规范对逃课意向和逃课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大学生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存在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且显性逃课和隐性逃课平均数差异显著,后者显著多于前者。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如何处理和预防大学生逃课行为提供依据。 (5)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大学生的逃课行为和逃课意向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从整体上揭示了我国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关系,为如何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提供了分析工具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