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Great Gatsb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中心翻译思想之一,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介绍到中国。该理论不同于以往的翻译理论,拘泥于译文与原文的对照,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翻译,而是强调功能对等,重视读者反应,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从动态的角度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从而对国内外翻译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杰出小说家,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文小说之一。该小说在使用语言上表意精细,效果强烈,风格显著,在中国也深受读者喜爱。自1983年该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在大陆诞生以来,此书不断涌现出各种不同译本,甚至有些译本一版再版,然而国内对这部经典作品的译本研究并不多,因而,本文以巫宁坤和姚乃强这两个最为流行,且备受好评的译本为例,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指出两个译本中哪个更为出色,而是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在实现对等翻译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肯定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指导作用。   本文首先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作品以及中译本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其次,从发展历程、内容以及意义方面对“功能对等”理论进行全面的阐述,然后,运用“功能对等”理论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法从意义和风格两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两个中译本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肯定该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部优秀的文学译作必须在意义和风格两个方面实现功能对等,而要实现功能对等,就要透彻地理解原文,再现原文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以及修辞意义,并且把握原作的风格,用最切近的自然对等传达原作的神韵。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文化产品贸易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随着升级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双边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心理词汇组织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词汇习得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在以往双语心理词典的研究中,研究者普
预设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在交际中,人们常用预设这一手段来表达已知信息,因此它又被称为“前提”、“先设”。对预设问题的探讨主要是针对句子的。简单句的预设往往与
学位
第68届奥斯卡提名影片《十二只猴子》由英国著名导演特瑞·吉列姆执导。该影片以法国电影《堤》为灵感来源,围绕主人公科尔的时间感知、记忆和疯狂展开叙事,表达了宿命论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