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腾湖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na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土地作为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最根本空间及生产资源,其面积结构的变化必然使得生态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博斯腾湖流域位于我国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地貌类型复杂。多年来对于塔里木河下游进行“生态输水”,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因此,本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时间序列追踪分析等方法对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其次构建ESV(Ecosystem Service Value,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采用网格法,趋势分析方法探究流域ESV时空演变,并基于ESV空间变化结合追踪分析LUCC(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过程等级的新视角分析二者空间响应特征,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流域ESV分异驱动因素及其交互影响作用;最后设定自然发展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和耕地保护共计三种情景,利用PLUS模型预测2025年多情景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流域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演变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用地面积结构为荒漠>草甸>裸地>草原>旱地>湿地>水域>冰川>针叶林>建设用地>灌木>阔叶林>水田。其中,博斯腾湖流域主要的地类是荒漠、草甸和裸地;水田流域占比最少。2000—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旱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呈持续增长趋势;荒漠、草甸、湿地、灌木、阔叶林和水田呈波动增长趋势;裸地、草原和冰川积雪呈波动减少趋势。即使博斯腾湖流域各地类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土地利用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此外,荒漠、草甸和草原是旱地及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的主要来源,受人类活动较小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广袤的荒漠、裸地和草甸等变化幅度不显著,但互相之间转移频繁、转移面积基数大。2000—2020年流域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土地利用追踪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最大轨迹类型是稳定型,其总面积达到4.76×10~6hm~2,占流域总面积的60.41%。在各变化轨迹类型中,渐变型为主要的变化轨迹类型,占比为34.91%,其特点是主要分布于各稳定型之间,流域面积占比2.54%。中等变化型、回归型和激烈变化型主要分布于绿洲区。(2)二十年来博斯腾湖流域ESV呈减少-增大-减小-增大的波动增加趋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2.92亿元,增幅为5.41%。从不同生态系统来看,五个研究期内草甸价值量最大,其次是水域和湿地。博斯腾湖流域2000—2020年ESV的主要贡献因子和敏感因子是水域、草甸、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其中主要的正向贡献因子是水域、旱地和草甸生态系统;主要的负向贡献因子是草原生态系统。因此,水域、湿地、草甸和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用地,尤其是草原已经造成负向生态影响,需要重点保护。(3)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总体呈“北部偏高,南部偏低”。流域ESV变化趋势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流域北部LUCC追踪等级整体较低、ESV多呈轻度变化趋势;南部的ESV基本不变区域分布较广。同时,其中绿洲区ESV变化趋势与LUCC轨迹等级在空间响应特征为:ESV轻度减少(中等变化型)—ESV轻度增加(渐变型)—ESV轻度减少(中等变化型)。(4)根据地理探测器模型发现10 km×10 km是研究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驱动分析的最佳空间尺度,并在此研究尺度下各ESV空间分异驱动因素按照q统计量的大小排序为:NDVI>年均降雨>DEM>土地利用程度>NPP>平均气温>土壤侵蚀>Slope>GDP>人口,总体上,自然气候对ESV的影响显著强于社会经济因素,且任意两驱动因素交互作用的解释力均大于任何单一驱动因素对ESV空间分异的作用。(5)利用PLUS模型,基于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和驱动因子数据,调试软件及参数后得到2020土地利用模拟数据,经检验后Kappa系数≥75%,满足精度要求。结果表明,自然发展情景下,博斯腾湖流域2025年冰川积雪、草原和荒漠面积呈轻微减少趋势,草甸、灌木、旱地、阔叶林、裸地、建设用地、湿地、水田、水域和针叶林面积呈增加趋势。与自然发展相比,可持续发展情景下旱地面积小,建筑用地和旱地的一部分转为湿地、阔叶林等生态用地,有利于干旱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耕地保护情景下旱地面积增加了0.15×10~3·hm~2,其它地类面积相差不大。博斯腾湖流域2025年ESV最大的发展情景是可持续发展情景,其次是耕地保护情景,最小的是自然发展情景。流域2000—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稳定,空间上人类活动较强的绿洲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间转换强度大于非绿洲区。在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下,流域ESV呈“北偏高,南偏低”总体空间分布规律,同时绿洲区ESV变化趋势与其LUCC过程等级在空间上从内到外二者呈环状的对应分布特点。经模拟发现流域2025年可持续发展情景下的ESV最大。
其他文献
商品短缺是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长期摸索中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工业发展也维持了良好的势头。然而,尽管中国当前工业已减弱了生产数量不够的问题,但在国民经济成长过程中,生产能力的过剩问题却也很突出地暴露了出来。近年来,除钢铁煤炭之外,电力行业也进入产能过剩时代,传统火电的落后产能和新能源电力领域的富余产能也进入“去产能”的行列。从政
学位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结合“调脏理气”推拿法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2021年修订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要求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且分级为Ⅲ级和Ⅳ级的患者,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结合“调脏理气”推拿法治疗。治疗每天1次,治疗14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OPD Ass
学位
近年来,很多在游戏环境中开发的AI大放异彩,游戏为AI提供了检验模型的环境,而AI的成功又反过来带动游戏的发展,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模仿学习方法对给出的专家轨迹进行学习,因此它的可迁移性很高,通过在游戏中研究模仿学习获得进展后可方便的应用到其他领域。本文在基于图像的手游环境中研究了模仿学习的应用及改进方法,主要工作包含以下方面:(1)对于生成对抗模仿学习方法样本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
学位
产品的外观质量检测是智能化工业生产中举重若轻的环节。近五年来,关于深度学习与神经网络的研究已逐渐从理论层面发展到实际应用当中。由于特征提取能力优异,模型泛化能力强,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已逐渐应用到工业生产中。但是,深度神经网络提取高质量特征的前提是大规模的运算数据和超高的计算能力,这与工业生产中的缺陷样本数量少、计算资源匮乏的现状相悖。针对工业生产中标注样本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深度迁
学位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维度,二者同属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的构成要素;共同认知、共同情感、共同思维、共同记忆、共有精神家园等心理指标,既是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心理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有效切入点。本文以多元文化共生的青海吾屯村村民为研究对象,从上述心理指标出发,综合考察当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表征与内部逻辑,从而为更好地促进当地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供经验与
学位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之一,因此,关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合理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给企业带来的是应纳税额的降低、税收负担的减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纳税筹划不仅能给企业自身带来重大利益,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不断向中小企业提供各种税收优惠,也显示了政府对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决心。在这种有利环境的帮助下,中小制造业的内部状况将
学位
<正>在人工智能的智能性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非认知能力、软能力、与他人合作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更大程度上成为关键能力。ChatGPT是什么?ChatGPT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款聊天机器人程序,在和人的交流中,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计算机可以在处理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编程、写作
期刊
<正>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期间病情急且重,临床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静脉溶栓为治疗的主要方法,而阿替普酶药物的溶栓效果较好。本文分析阿替普酶药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跟骨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引起跟骨骨折术后远期疼痛的原因,为临床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减少术后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方法:本研究釆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归纳2018年09月至2021年0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81例,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记录患者术后1年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
学位
在充斥着各类风险的风险社会,如何“防患于未然”,成为公共安全治理的基本议题。我国公共安全治理延续了工业时代传统的面向确定性的规制路径,结果主义导向的立法模式在应对变动中的社会表现乏力,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其背后的认知逻辑是,预防胜于补救。这意味着打破对确定性和机械因果论的迷恋。将未来引入到现在,需要在公共安全领域形塑“回应型法”,并建立预防性法律制度,推进“风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