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失去生命人数的现象逐渐递增,轻视自身和他人生命价值的学生也不在少数,部分学生迷失了正确的人生方向,生命观迷离现象日有趋重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我们要立足于对大学生主体生命自然存在的关注,更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内涵与人生作风的指导和升华,努力使学生能科学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寻求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实现和谐健康成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遍运用,使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媒体随之而生,这不仅给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有着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怎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指导大学生走出误区,指引他们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及意义,爱护生命、关爱他人性命,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等相关文献的梳理,以“互联网+”、生命哲学理论及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和使用及易于接受的生命教育方式、学生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认知度、学生认为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学校生命教育的客观状况等现状,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剖析了产生这些现状的原因,由此得出,在“互联网+”视角下,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和网络社会,网络平台是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的桥梁,通过使用网络平台,学生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就能便捷地互动沟通,教育的互动交流功能更加方便。根据鲁道夫·史代纳的三元教育观及其创建的华德福教育模式和勒温的相关教育理论,针对大学生主体的成长特点及互联网广泛应用产生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学生主体—家庭、学校、社会主导的‘1+3’”生命教育模型,突出了大学生自我、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在“互联网+”视角下进行生命教育的应有作为,形成“1+3”结合体,构建了较为科学高效合理的“‘1+3’互联网+”生命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互联网+”视角下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即健全保障体制,完善管理机制;凝聚生命共识,铸造互动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整合网络优势,丰富共享资源;加大网情监督,优化预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