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已有的对食双星的研究分析,晚型恒星一般情况下处于主序阶段,在这样的阶段,晚型食双星诸多特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注意,包括轨道周期小(一般低于一天),易于观测到完整的周期,比较活跃,黑子活动,物质转移等。再加上现在更加先进的望远镜和测光与分光手段的使用,我们本文的研究内容也是食双星,而且主要利用到国内与国外小口径地面望远镜以及地面与太空的巡天数据。其研究成果如下:V441 Lac是一颗周期为0.3089天的食双星,Agerer等人2001年只获得了白光观测的光变曲线,为了更好的研究V441 Lac的物理参数和相关性质,在2013年利用中国科学院兴隆基地85cm光学望远镜对W Uma型食双星V441 Lac第一次进行多波段观测研究,获得完整的BVRI四个波段的光变曲线,同时计算出三个新的极小时刻,更新了它的轨道周期为0.30891501天,而且周期呈现增加的趋势,周期增加率为75.67(0.35)10 d/year-(10)?,利用Wilson&Devinney程序第一次求解出它的测光轨道参数(质量比、轨道倾角、温度、表面势等)。我们还做了另一个W Uma型食双星GR Boo,在之前Zhang等人已经利用VRI三个滤光片数据对GR Boo进行观测研究,在光变曲线上没发现两极大不等高现象,所以我们对GR Boo进行B、V、R、I四个波段的观测,通过仔细对比,我们发现了O‘Connell效应(即两极大不等高),通过在主星上增加一个恒星黑子,我们拟合出更准确的光变曲线,求出了黑子的物理参数,同时也为GR Boo增加了6个极小时刻值,在O-C与周期数的关系中,这6个极小时刻值更加认证了GR Boo的轨道周期呈即减小趋势,周期减小率为72.36 10 d/year--?。我们通过对这两颗晚型食双星的研究分析,认为在宇宙中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活动食双星群体等着我们去发现与研究。为了寻找更多的具有活动的食双星,我们决定利用大样本数据,即现在运用比较广泛的巡天大数据。作为现在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LAMOST(郭守敬望远镜)光谱观测仪,我们所知道的它所观测到的大量的目标星光谱型存在较大的偏差,在文章中,我们就对其中的870个目标星光谱型进行了修正;又将这870颗目标星和NASA搜寻系外行星的Kepler太空望远镜所观测的同样的目标星进行结合证认,通过LAMOST的光谱与Kepler的流量变化曲线的互相证认,我们在LAMOST的870颗食双星中发现了16颗的流量变化曲线具有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