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松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生殖隔离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er_l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交是植物快速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重要推动力。杂交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异源多倍体化物种形成和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与异源多倍体化物种形成相比,同倍性杂交物种与亲本种倍性相同,新形成的杂种谱系与亲本种间缺少有效的隔离机制,易受到来自亲本种的基因渐渗,往往面临灭绝的危险。新的、稳定的杂种谱系与其亲本种间形成生殖隔离是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鉴定杂种谱系与亲本种间生殖隔离的形成过程与机制是理解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关键。  高山松(Pinus densata)起源于油松(P.tabuliformis)和云南松(P.yunnanensis)的杂交,之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2700-4200米的范围内形成大面积的纯林且自然更新良好,是植物同倍性杂交物种形成的模式样本。前人对高山松的起源、扩张和群体分化历史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于高山松与其亲本种间生殖隔离的性质和程度的研究,尚未得到确切结论。这个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剖析高山松物种形成过程及同倍性杂交物种的形成模式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在上述三个物种的典型分布区内开展了大规模、连续6年的人工控制种间交互杂交授粉实验,以评估三个物种间的杂交可配性模式,从而揭示三个物种间的遗传障碍程度和生殖隔离模式。同时又分别在这三个物种的典型分布区内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多群体交互移植实验,以获得三个物种间和种下不同群体间的适应性分化模式;此外,我们对交互移植实验群体进行了叶绿体基因组、核基因组的遗传组成和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分析,以便解析来自亲本种的基因渐渗对高山松群体适应性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高山松与其亲本种间的杂交可配性  通过连续6年野外种间杂交实验,获得了133个种间杂交组合(油松和云南松之间64个组合,高山松和油松之间41个组合,高山松和云南松之间28个组合);收获了2500多枚杂交球果;对比分析了种间杂交与开放授粉的球果形态、种子形态和种子产量性状上的差异。研究发现:与开放授粉相比,杂交对球果和种子的形态性状影响不大,而对种子产量性状影响显著;杂交可配性程度在不同物种组合间和同一个物种组合的不同方向间变化较大;高山松和云南松之间的可配性最高(平均为0.51)、高山松和油松之间的次之(平均为0.39)、油松和云南松之间的最小(平均为0.23);高山松和油松之间以及高山松和云南松之间正反交的可配性间具有显著地差异。总体上说,这三个物种间的可配性与大多数可相互杂交的松树物种间的可配性大体吻合。我们的结果支持油松和云南松之间具有相互杂交的可能性,为高山松的杂交成种提供新的证据;同时也表明,三个物种间的交配性遗传障碍较弱,不足以阻断种间的基因流,高山松与其亲本种间的生殖隔离还需要其它隔离因素。  2.局地适应性(local adaptation)是一个重要的生殖隔离成分  在24°N到42°N的纬度范围内,采集了三个物种24个群体(每个群体15-30个个体)的种子,分别在三个物种的典型分布区内进行了交互移植实验,测量了每个群体的种子萌发率、幼苗封顶率和不同时期的幼苗存活率、苗高,计算了每个实验地点每个群体的相对适合度。研究发现:油松和云南松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它们都在各自的典型生境下生长表现较好。云南松群体在油松的典型生境下第一年冬天之后全部死亡,油松群体在云南松的典型生境下平均相对适合度仅为云南松的60%。高山松的三个地理区域的群体(东、中、西部)在每个实验地点的表现明显不同,这种变异与各组群体的遗传组成相关。与油松遗传分化较小的东部群体的适应性与油松类似;与云南松遗传分化较小的中部群体的适应性与云南松类似;高山松西部群体在高山松的典型生境下表现最好,而在两个亲本种的典型生境下表现较差;与亲本物种临近的、经历了来自亲本种基因渐渗的东部和中部群体在高山松的典型生境下表现出了适应上的劣势。在每个实验地点,群体的封顶均表现出明显的纬度渐变。这些结果表明,生态选择既可以清除来自其它适生区内的迁入者,形成较强的交配前隔离障碍;也可以清除三个物种间的回交个体,形成合子后隔离障碍。由此得知,生态选择是高山松与亲本种间形成生殖隔离的重要因素,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的生殖隔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通过大量的野外实验,揭示了高山松与其亲本种间生殖隔离的形式、实质和强度;论证了生态选择、内在的遗传因素和地理隔离在高山松的物种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作为一个典型案例,也揭示了针叶树物种近缘种间的分化是适应环境的直接结果。该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同倍性杂交物种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揭示松属植物适应性分化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对理解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实例。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减少,新能源的开发成为全球共同的焦点。近几年,光伏发电的兴起给日益紧缺的能源带来了新的希望。光伏发电以其巨大的储存能量,适用范围广、绿色环保在所有新能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光伏系统的研究,对未来能源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光伏发电系统的可调度系统的蓄电池充电系统和不可调度式3KW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主要研究两个系统MPPT算法的MATLAB仿真和
近年来,随着能源的紧缺和温室效应的加剧,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电耗企业作为电能消耗的大户,却依旧沿袭着粗放的能源管理模式,制约着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与此同时,大量非线性负荷的接入带来了功率因数过低、谐波严重超标等一系列的电能质量问题,造成大量线损。本文对如何加强企业电能管理、提高企业电能利用效率、改善电能品质、降低能耗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高电耗企业配电网管治的需求出发,
中国的能源需求的长期持续增长,已使中国面临非常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在今后15年内增加几十亿吨的一次能源供应,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中国必须进一步寻求可持续的能源消费和供应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有的电源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面对环境的不断恶化,我们必须考虑采用更加清洁的替代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另一方面,电子设备的迅猛发展,迫使我们必须提升目前现有
该文主要研究:1)春砂仁(Amomum Villosnm Lour)水提液对清醒、空腹状态下人体表胃电和麻醉大鼠浆膜胃电的影响;2)春砂仁水提液对离体小鼠胃电及收缩活动的影响,并观察其剂
PWM整流器具有功率因数可控、能量双向流动、网侧电流谐波小和直流电压输出恒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因数整流器、高压直流输电以及四象限交流电动机驱动等场合。对于PWM整流器的建模、控制及应用已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目前,电力电子领域的数学模型均是基于整数阶微积分建立的,即模型中的电感、电容均以整数阶微分方程表述其动力学特性;然而,实际的电感和电容采用整数阶微积分建模并不精确。对此,本文基于实
学位
近年来,级联H桥型多电平变换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为级联H桥整流级本身的非线性和非最小相位系统特性,使其整体控制和各桥直流侧电压的平衡控制非常复杂。针对该问题本文以级联H桥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的整流级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单相两级联整流级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级联H桥整流器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直流侧电压的平衡控制和动态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级联H桥整流器的工作模态,建立了基于
为探索鳝鱼生态工程的生产模式,该文设计了二条人工食物链:发酵基料——蚯蚓——鳝鱼(I链)、(猪)粪——蛆——鳝鱼(Ⅱ链),通过室内实验,对之作了物流、能流分析和综合评价.结
学位
该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下简称PAGE),对十种雀形目wu亚科wu属鸟类的山工酶表型进行了分析.检查了心、肝、肾、精巢和胸肌共五种不同器官组织,分析了四种酶(酯酶Est,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