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实时流媒体直播系统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通过网络进行高清流媒体直播,在商品导购、景区推介、小型赛事直播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加。但现有商用模块或实验系统,在高清实时流媒体支持、图像质量保证、网络传输性能、交互体验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因此设计、实现与优化具有高兼容性、高实时性、高鲁棒性、良好交互性的高清实时流媒体直播系统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针对实时流媒体直播中面临的挑战与不足展开研究,设计实现了支持高清实时流媒体采集、交互控制、多级传输、解码播放的完整高清实时流媒体直播系统,并对图像质量保障、网络传输性能等关键技术进行优化。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实现了高清实时流媒体直播系统。系统支持以高清IP摄像机作为直播输入,大幅提升直播图像质量,简化采集设备部署过程并支持远程交互控制。系统的流媒体服务器采用分布式、类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的数据传输模式,使流媒体直播数据的传输有效适配终端用户网络环境,提升直播质量,降低直播延迟。(2)基于FFmpeg解码开发库设计、实现直播终端。直播终端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并可作为网页插件进行部署。同时,在直播终端中设计了数据接收的多级缓冲与音、视频同步机制,优化直播质量。(3)为最优化直播系统在较差网络环境下的图像质量,论文针对H.264/AVC与H.264/SVC流媒体传输,提出基于图像失真估算的数据包传输优先级排序算法与选择性自动重传机制(ARQ,automatic repeatrequest)。(4)为降低大规模直播应用中流媒体服务器上行带宽需求,同时保证直播系统的良好交互性,论文设计、实现了基于P2P与类CDN技术的混合流媒体分发机制。仿真试验表明,论文提出的数据优先级排序算法与选择性ARQ机制,能显著提升传输图像质量,相比于已有算法,平均图像质量提升为2至3dB。同时,提出的P2P与类CDN相结合的流媒体分发机制,在大规模应用场景下,能降低服务器90%以上的上行带宽,并保证交互应用的较低直播时延。
其他文献
随着嵌入式系统,视频/音频压缩技术,网络实时传输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系统从原始的模拟监控系统发展到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具
聊天一直是Internet的主要活动之一,网上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初期的聊天室、论坛变为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自1998年由以色
软件定义网络凭借其可编程性为网络负载均衡提供了一种出色的解决方案。然而软件定义网络中现有的网络编程语言(Frenetic、Procera、Flog等)均基于事件流模型,侧重于描述事件发
本论文以移动机器人NKMOBOT-I项目为课题背景,设计了机器人的行驶机构和运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实验与仿真验证。 根据机器人对机动性能的要求,设计了具有圆形底盘的差速驱动
计算机虚拟技术一直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部分应用技术甚至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在过去几十年中,各种处理器体系结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同种体系结构的指令集不断
随着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空间任务越来越复杂多样,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急剧增加,传统的星载计算机系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性能要求。以大幅图像处理、航天器自主导航为代表的复杂任
随着H.264/SVC视频标准的出现,对于流媒体安全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H.264/SVC的特色在于它提供了多方面的可伸缩性:时间可伸缩性,空间可伸缩性和质量可伸缩性,比上一代H.264/AVC
随着空间数据在人们发现知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数据挖掘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的热点。空间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从大量的复杂的空间数据集中挖掘
学位
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数据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人为操作、设备故障、计算机犯罪或自然灾难等原因,数据可能被破坏,数据恢复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雕刻技术是一种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