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高强钢车轮设计方法及其轮辐成形工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1011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强度钢在汽车车轮上的应用,对于汽车的节材减重与降耗减排具有显著效果。本文主要对高强钢车轮的设计方法以及轮辐的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将板料成形过程有限元分析、有限元结构分析等CAE技术以及三维参数化设计技术运用到车轮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实现车轮的成形工艺和车轮结构的优化设计,达到快速、准确、低成本、高效率的设计制造车轮的目的,为高强度钢车轮的设计开发以及车轮的轻量化提供科学指导。   (1)通过单向拉伸试验测得RCL590高强钢的材料参数,利用板料成形模拟软件Dynaform对该材料轮辐(14×5.5J型)的关键成形工艺拉深和翻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冲压成形性能良好,据此确定了RCL590高强钢轮辐的最终成形工艺方案:落料冲孔、初拉深、反拉深、中心孔翻边、冲螺栓孔底孔、挤螺栓孔锥角、冲通风孔、外缘翻边。   (2)以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和MSC.Marc为平台,研究了车轮的弯曲疲劳试验和径向疲劳试验的有限元仿真建模方法。在弯曲疲劳试验模型中,建立了加载杆与车轮的CAD模型,两者设定为同种材料,车轮固定不动。通过用户子程序Forcem对Marc进行二次开发,设定一个随积分点位置变化而发生移动的均匀分布载荷,使载荷自动沿加载杆端部外表面顺序移动一圈,从而实现了对车轮的弯矩动态加载。车轮的径向疲劳强度一般远高于其弯曲疲劳强度,其寿命分析可简化计算。在径向疲劳试验模型中,将径向疲劳动态分析转化为静态分析,只考虑某一时刻(车轮相对静止)转鼓与轮胎接触时车轮的受力情况(不考虑轮胎)。同时,建模时利用车轮的结构和载荷的对称性,只取一半进行分析。   (3)利用建立的车轮台架试验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22.5×9.00J型钢制车轮的三种设计方案,重点研究了轮辋局部厚度减薄对车轮整体强度和寿命的影响,为旋压技术在高强钢车轮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结果表明,弯曲疲劳试验主要测定轮辐的疲劳性能,径向疲劳试验主要测定轮辋的疲劳性能。在弯曲疲劳试验的加载周期内,轮辐通风孔附近是主要的应力集中区,应力危险点在各个时间工步的等效Von Mises应力值符合正弦曲线变化规律,随着轮辋旋压区域的扩大,通风孔周围的潜在危险点数目增加,但应力最大值没有明显变化,不过轮辋与轮辐的应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在承受径向载荷时,车轮的轮辋比轮辐更容易受到强度破坏成为潜在危险区,轮缘与胎圈座的倒圆处(轮缘过渡圆)、胎圈座与凹槽的过渡处(槽顶圆)及轮辋体两凹槽之间的圆弧连接处,均为存在应力集中的薄弱区域。随着轮辋旋压区域的扩大,其各处的应力值大小显著增加,在拟旋压的右侧槽顶圆附近达到最大。旋压设计应避免在上述危险区域进行,而应集中在靠近轮辐侧的胎圈座和凹槽周围。   (4)以三维造型软件UG为平台,综合应用UG部件族电子表格和UG/Open系列工具开发了车轮轮辋的的三维参数化设计标准件库。在开发过程中,分别利用部件族创建轮辋自由变化参数的数据库,UG/Open MenuScript编制用户菜单,UG/Open UIStyler设计用户对话框,UG/Open API和C语言联合开发调用程序,最后实现了车轮轮辋的快速精确设计。
其他文献
CrN薄膜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优良的抗腐蚀性能以及高温抗氧化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件模具的防腐保护涂层和硬质合金切削刀具的耐磨涂层等方面。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
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应用在汽车上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的重量,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并且还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减震性、导热性、铸造性、可切削加工性和
在“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基础上,中国进一步提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为下一步高校发展奠
高强度船板钢大量应用于造船工业,对于360MPa级船板钢,国内多家钢厂已探索出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如何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和合金设计是这类钢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测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TiO_2因为其独特的自身优势,被科学界广泛的研究。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TiO_2在光源的照射下,其价带的电子将跃迁到导带,从而形成电子空穴对。在电子空穴对中,光生电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氧原子结合形成超氧根离子;而光生空穴则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使其能够氧化大部分的有机物,与一般半导体材料相比,TiO_2半导体属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在经过光源的激发之后,光生电子空穴对具有更高
农村防灾预警是风险灾害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是社会治理亟待破解的传统难题.目前农村防灾预警仍面临乡村治理体系基础薄弱,防灾预警手段和工具缺乏,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机制
建立农民退休制度的本质诉求是实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均等化,但现阶段面临农民身份多元化、土地权归属等制度性障碍.我国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对社会生产方式不断适应和调整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