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和企业是两个重要的经济主体。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之一。在信贷市场上,银企关系对银企之间的融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突出体现在“关系借贷”这种融资方式上。所谓“关系借贷”,是指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银行通过向借款人提供贷款以获取关系租金,同时借款人确保在需要的时候从银行获得信用支持。“关系借贷”对于作为资金供求的银企双方具有实现价值的“帕累托增进”作用。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在商业信贷市场上银企“关系借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论文共分三部分,七个章节。第一部分,即第一章导论,首先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其次对“关系借贷”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在对论文的研究框架、路线结构和主要研究方法简述之后,还对论文提出的主要观点、可能的创新之处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归纳。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分别是对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关系借贷的一般理论和关系借贷在国外的实践的具体论述。
在第二章的文献回顾中,重点是对有关企业融资理论、商业信贷理论、企业关系理论基础和银企关系理论进行评述。
第三章是对“关系借贷”一般理论的分析,文章分别从“关系借贷”的产生机理、价值分析和基本特征等方面展开研究,同时还对“关系借贷”这一融资方式所依托的不同制度模式进行了归纳论述。通过对一个简化的跨期合约选择模型的定量分析表明,银行对借款人信息获取能力的高低、借款人产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信贷市场信用获得的难易性等因素,都可能对关系借贷的形成产生影响。此外,企业的组织特征、内部关系资源以及外部环境、规制等方面的因素也会对关系借贷的存续和发展产生影响。对商业银行而言,关系借贷的租金来源包括以下一些主要方面:(1)信息租金;(2)长期成本平均;(3)合约灵活性;(4)业务扩展——关联租金;(5)相机性治理——特别关系租金;(6)银行声誉;(7)政策性租金;(8)银行业市场份额。对借款企业而言,关系借贷的价值体现在:(1)信用可获得性;(2)降低融资成本;(3)取得竞争优势。另外关系借贷也可能给银企双方分别带来“预算软约束”问题和借款人的“套牢”成本问题。关系借贷的基本特征是:关系借贷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产权的市场主体;关系借贷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银企借贷活动;关系借贷是提高融资效率、降低代理成本的银行信贷模式;关系借贷因嵌入于不同的规制中而形成差异性。考察关系借贷在各国的实践,必须依托于各国特定的制度背景。
第四章考察了美、德、日等国银企关系借贷的具体运作情况。关系借贷在不同国家的实践表明,由于各个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历史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银行和企业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金融体制模式、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和产融结合模式等方面也不尽一致,因此,各国形成了不同的银企关系制度。在此基础上,银企之间所采用的关系借贷的具体样式也各不相同。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我国要发展关系借贷,一定要结合当前银企关系制度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借贷样式,如仅只是一味模仿别国的作法则未必有益。
第三部分,包括第五、六、七三章,具体研究在转轨时期我国关系借贷的实践问题。
第五章是对我国关系借贷行为的静态分析。在当前我国的经济转轨时期,信贷市场因受多种因素影响,银企关系出现严重扭曲,导致“关系借贷”异化。一方面,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关系借贷过度”,其结果是双方“超贷”和“超借”,企业高负债率与商业银行高不良资产率并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之间则是“关系借贷不足”,体现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或实施“信贷配给”,而中小企业虽有“盼贷”的融资愿望,却难以获得所需资金。论文将从上述观点出发,对转轨时期我国银企关系借贷的行为变异进行实证描述和理论概括。
第六章进一步从体制变迁的动态视角出发,引入政府和内部人行为以及宏观环境影响因素,从更深层次挖掘我国银企借贷变异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实质。文章指出,转轨时期改革的不彻底性和各项规制措施的不完善,以及政府、企业和银行三者之间关系的错位,是导致“关系借贷”出现异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论文还对我国曾经实施的“主办银行制度”进行了剖析。
第七章对我国银企关系借贷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文章指出,关系借贷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有效的银企融资模式,发展关系借贷将有助于推进我国产融结合的进程。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转变各级政府职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扩大国有银行信贷自主权,有序实施信贷进退战略;建立中小企业市场化的融资保障体系;优先发展中小企业关系借贷业务以及在中小企业推广主办银行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