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伊始,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中国开始大规模地将印刷文献图书馆,改造为数字化图书馆,而且新建图书馆无一例外,必须符合数字化要求。由于图书馆的这种基础性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革,图书馆建筑的空间构成、布局方式,功能组织,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应随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同时,21世纪也是更为关注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力图创造一种“和谐社会”的意境。这样,公共图书馆就成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此,本文紧握中外图书馆建筑的形态发展历程这一线索,通过查阅国内外图书馆建筑及管理等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料并以深入北京、上海、天津多座公共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的详实素材为依托,理清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建筑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当时条件下的特征。笔者将重点放在,结合新世纪发展要求,论述公共图书馆新的建筑特性:高效性、开放性、灵活性、舒适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国外新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比较和借鉴了大量国外优秀图书馆建筑实例,以此求得对我国图书馆建筑的理论及其实际工程有所帮助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