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货币政策发展史上,早期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倾向于制定“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以图达到较好的货币政策效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预期管理开始受到重视,前瞻性指引逐渐被引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并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央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过程中不断引入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创新工具,前瞻性也越来越受到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强调。然而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前瞻性最强的前瞻性指引,它的使用尚处于刚起步阶段。与此相对,货币政策中前瞻性指引的引入在西方发达经济体中已比较普遍。使用前瞻性指引的最终目的是使得公众预期和正在实施的货币政策策略意图相匹配,这样在货币政策出台时就能尽量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收到较好的货币政策效果。在实践中,各国央行通过对公众预期的有效管理和引导,‘大大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国内关于前瞻性指引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对前瞻性指引效果的量化研究则更少。相关研究通过虚拟模型构建来评估前瞻性指引作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过程复杂而且对实际的贴合程度不强。本文作者在大量阅读前瞻性指引相关外文文献的基础上受到国外学者研究方法启发,试图通过使用国债期货价格这一指标将隐含在利率期货定价背后的前瞻性指引效果(利率预期)量化,进而运用简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前瞻性指引对利率预期及资产价格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要概括了本文研究的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并指出本文的剑新点以及不足。第二部分为我国关于前瞻性指引的货币政策实践,通过分析我国货币政策指引的实践和效果,指出我国在前瞻性指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能够使前瞻性指引发挥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第三部分为我国前瞻性指引效果的实证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确定资产价格综合指标,通过VAR模型估计前瞻性指引对利率预期进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第四部分为完善我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政策建议并总结上述研究的不足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