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1444),这个研究力求在分析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园里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以及组织水平的基础上,来明确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组织结构、主要害虫和天敌优势种的动态,为茶园害虫综合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根据。1依据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的营养和取食间的关系可以将总群落划分为植食类的节肢动物亚群落、捕食类的节肢动物亚群落、寄生-中性类的节肢动物亚群落,用调查所得节肢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采用群落生态学指标进行分析群落的结构组成。2008年在茶园共调查到节肢动物43种,属于38科。植食类的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的成分,相对丰盛度为0.6337,其中优势种是假眼小绿叶蝉和蛇眼蚧;捕食类的亚群落相对丰盛度则为0.2839,其优势种天敌主要是蜘蛛类和瓢虫类。2008年茶园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的数值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而多样性数值则表明:捕食类亚群落>植食类亚群落>总群落。2由于环境因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茶园中群落的各项指标出现了一些波动。多样性是群落整体状况的综合反映,2008年总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为:低-高-低-高,植食类亚群落与总群落变化趋势相类似,而捕食类亚群落则保持较高的多样性水平。3以通径分析方法来分析2008年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其它生态指标间的关系表明:2008年总群落物种数S与多样性指数H’关系相对比较密切,植食类的亚群落多样性指数是通过物种数S来起作用的,而捕食类亚群落多样性则是通过个体总数N来起作用。4 2008年茶园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如下结果:2008年聚类距离D=1.81时,总群落可以聚类为4类;D=1.50时,植食类亚群落可聚为5类,D=1.96时,捕食类亚群落则可以聚为4类。5对2008年的茶园总群落、植食类亚群落和捕食类亚群落主成分分析及排序得出结果:节肢动物总群落、捕食类特征向量矩阵第3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分别为95.04%和95.46%,植食类亚群落特征向量矩阵第2主分量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92.88%。个体总数(N)、物种数(S)和物种丰富度(R)对3种类型群落的贡献比较大。6 2008年通过对假眼小绿叶蝉、茶蚜和茶白粉虱与天敌在数量方面的关联度分析,发生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生态位分析和排序,在此基础上综合排序得出:假眼小绿叶蝉的主要天敌是八斑球腹蛛、锥腹肖蛸蛛和鞍型花蟹蛛;茶蚜主要天敌是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薄翅螳螂;茶白粉虱的主要天敌是茶色新圆蛛、大草蛉和异色瓢虫。3种害虫的聚集均数λ值大于2,表明其聚集是害虫本身的原因引起的。7 2009年和2008年龙井43品种的昆虫群落之间进行t检验,结果是:两年的假眼小绿叶蝉差异显著,茶红蜘蛛差异极显著。两年之间的粽管巢蛛、茶色新圆蛛和八斑球腹蛛差异不显著。8对春季龙井43、白毫早和龙井长叶三个不同品种之间昆虫群落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对物种数做了方差分析得到龙井43和龙井长叶之间的物种数差异极显著,白毫早和龙井长叶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而龙井43和白毫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龙井43和白毫早之间个体数的差异极显著,龙井43和龙井长叶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而白毫早和龙井长叶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对秋季龙井43、白毫早和龙井长叶的节肢动物群落之间进行方差分析得出:这三个品种物种数和个体数差异都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