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脂异常是指血浆中脂质量和质的异常。脂质沉积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脂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血脂异常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也有人称其“脂浊”、“痰脂”,是由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或情志不调,肝失疏泄,或年老体衰,肾气亏虚,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虚、痰、瘀交错,形成的本虚标实之证,病情缠绵难愈。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可分、可调、与疾病相关,调查血脂异常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有助于血脂异常的及时调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近年血脂异常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调脂中药复方的研发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本课题组认为虚实夹杂是血脂异常的重要病机,健脾补肾、疏肝降浊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治法。降浊调脂方是导师冼绍祥教授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凝练而出,具有健脾补肾、疏肝降浊的功效,适合脾肾亏虚型的高脂血症。本研究从临床病例调查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探讨血脂异常的体质特点、降浊调脂方的调脂效果和作用机制,有望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第一部分血脂异常人群的中医体质调查目的研究血脂异常人群的一般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和血脂异常的关系,总结血脂异常的危险体质,有利于进一步中医“治未病”理论防治血脂异常。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参加体质辨识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心血管相关危险因素(体重指数、血压、血糖、尿酸),采用中医体质标准化量表调查辨析体质及中医师体质辨识诊断。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病例1547人,其中血脂异常者1057人,血脂正常者490人。1.两组就诊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方面分布不同。正常组女性较多,血脂异常组男性较多(P<0.01)。血脂异常组的年龄较大,两组均以40~49岁最多,但血脂异常组<30岁和30~39岁较少,50~59岁和≥60岁较多(P<0.01)。血脂异常组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学文化较少,初中文化较多(P<0.01)。血脂异常组的偏瘦(BMI<18.5)和正常(18.5≤BMI<24)者较少,超重(24≤BMI<28)和肥胖(BMI≥28)者较多(P<0.01)。2.血脂异常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尿酸均高于正常组,P<0.01;3.两组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血脂异常组的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阳虚质和气郁质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4.不同血脂异常的中医体质分布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5.不同体质的血脂水平比较,阳虚质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最高,痰湿质的甘油三酯最高,高密度脂蛋白以痰湿质最低,阳虚质、阴虚质较高。阳虚质、阴虚质和痰湿质的HDL水平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血脂异常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对血脂异常的影响较大,是血脂异常的危险体质(P<0.05或P<0.01),气郁质是血脂异常的保护体质;痰湿质与血清甘油三酯呈正相关,是TG升高的危险体质(P<0.05);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与总胆固醇升高呈正相关,是TC升高的危险体质(P<0.05);阴虚质与血清HDL呈负相关,是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保护因子(P<0.05),未发现与LDL相关的体质。结论:1.血脂异常人群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代谢相关性疾病等方面与正常者不同。血脂异常人群的男性较多而女性较少、老年人较多而青年人较少、大学文化较少而初中文化较多、肥胖和超重者较多、血压、血糖、尿酸较高。2.血脂异常人群的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的比例较高,阳虚质和气郁质患者所占比例较低。3.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与血脂异常正相关,是血脂异常的危险体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是总胆固醇升高的危险体质,痰湿质是甘油三酯升高的危险体质。气郁质是血脂异常的保护体质,阴虚质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保护因子,需进一步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准确性。以上初步结论将为血脂异常从体质角度进行防治提供依据,但仍需扩大样本量,均衡各方面影响因素,进一步深入详细地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和血脂异常的关系。第二部分降浊调脂方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研究降浊调脂方对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调脂效果和调脂机制。方法72只雄性新西兰兔饲喂高脂饲料(1%胆固醇、4%植物油、95%基础饲料)4周建立外源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8只饲喂基础饲料为正常组。造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以中药低剂量为等效剂量,中药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分别为4.12 g/kg ·d、8.24 g/kg·d、16.48 g/kg · d。造模成功后开始经胃管给药,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给药同时饲喂高脂饲料,每日给药两次,连续4周;第二阶段,给药同时饲喂基础饲料,每日给药两次,连续4周。检测血脂,rt-PCR检测肝脏HMG-CoA还原酶和LDL受体的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ox-LDL和CETP的水平,主动脉条HE染色,探讨降浊调脂方对高脂血症兔的调脂效果和相关机制。结果1.造模效果饲喂高脂饲料2周,模型组的血清TC和LDL-C显著升高(<0.01);饲喂4周,血清TC和LDL-C升高更明显,显著高于2周时(P<0.01)。饲喂高脂饲料2周,模型组的血清HDL-C显著升高(P<0.01),饲喂4周,血清HDL-C无继续升高(P>0.05)。造模过程中血清TG无显著变化(P>0.05)。2.降浊调脂方的调脂作用第一阶段中,除正常组外,各组的血清TC、LDL-C随时间逐渐升高,各组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阳性药组血清TC和LDL-C的升高幅度最低,其次为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其中阳性药组、中药高剂量组的血清TC自身前后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的血清HDL-C逐渐升高,各组HDL-C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自身前后对比,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除中药中剂量外,各组血清TG无显著变化(P>0.05)。第二阶段中,除正常组外,各组的血清TC和LDL-C均显著下降。给药8周后,血清TC和LDL-C各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性药组血清TC和LDL-C降幅最大,其次是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各组血清HDL-C均逐渐下降,给药8周,中药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血清TG变化均不显著。3.降浊调脂方的调脂机制给药8周后,各组动物肝脏HMGRmRNA的表达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正常组、阳性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模型组。正常组、阳性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给药8周后,各组动物肝脏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mRNA的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阳性药组、正常组。模型组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后,各组血清ox-LDL和CETP均降低。阳性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的ox-LDL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后,各组血清CETP均降低,模型组、阳性药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主动脉HE染色显示,模型组动脉内皮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管腔明显狭窄,形成明显的动脉硬化斑块,内弹性膜结构明显不清,遭到破坏。阳性药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仅见少量泡沫细胞和炎性细胞,病变更轻。结论1.高脂饲料(1%胆固醇、4%植物油、95%基础饲料)饲喂雄性新西兰兔2周可成功造成外源性高TC血症、高LDL-C血症动物模型,延长喂养时间至4周,造模效果更显著。造模成功率100%。造模过程中血清HDL-C水平亦显著升高。2.给药同时饲喂高脂饲料,不能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兔的血清TC和LDL-C,但降浊调脂方高剂量、中剂量有抑制或延缓血清TC和LDL-C升高的趋势。经饮食控制后,降浊调脂方高剂量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C和LDL-C、升高HDL-C。降浊调脂方适合用于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3.降浊调脂方可以抑制HMGR的表达,提高肝脏LDLR的表达,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增强肝细胞摄取胆固醇的能力,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降浊调脂方还有助于降低血清ox-LDL、CETP浓度,具有一定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以高剂量作用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