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冰期结束后,近百年以来地球快速增温,这些过程是否导致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指热带风暴的路径、频率、强度等)的变化?目前,历史时期台风长期序列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日本及朝鲜半岛相对缺乏。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为日本,研究时段为小冰期及其之后的现代暖期。本研究拟在中日韩三国历史文献与仪器观测资料支持下,采用GIS及统计手段,以期得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小冰期在向现代暖期转换时,是否导致日本及其周边的台风活动出现变化的结论。本研究将2种不同来源、3种不同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接、重建,以及筛选了1601—2015年的586次台风(1601—1883年有362次:年均1.28次;1884—1974年有159次:年均1.75次;1975—2015年有65次:年均1.59次)。“日本”、“日本东半部”、“日本西半部”3条序列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日本”序列可代表日本东西两半部的台风来袭情况。大约1905年以后的日本台风序列中有3个较为明显的峰值,其中1955年前后的峰值最大,体现了与前面的波动规律不同的情况。通过日本台风序列与太阳活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来袭时间以及风水灾次数的长期变动、中日台风序列的对比分析,发现:1790年前后有各种现象的转变点,该时段可能有了东北亚台风格局的较大变动;日本台风序列和太阳活动(包括冷暖波动)、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未能看出在整体研究时段中一致的对应关系,上面现象的形成因素尚未确定。上面现象可能是这些因素的复合反应,这些反应会在“太平洋一日本型气候遥相关”等相关指数的波动出现。本研究指出了将“灾异志”等灾害汇编资料中的致灾记录和日记中的感应记录相结合的有效性;对于器测时期台风序列,利用灾害统计,并依循历史文献中的台风记录规律进行筛选和对接的基本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在台风路径重建过程中,以地方志或者史书的致灾记录为脉络,利用日记中的感应记录等详细记载来提高重建路径的精确度。但是现有灾害汇编资料对日记资料的收录并不全,部分日记在古风暴研究中仍处于未发掘状态。如果克服史料保存、翻刻情况等问题,每个地区都有一篇日记,就可以得到未致灾的感应信息,台风序列的精度会得到提高。本文讨论了海湾地区台风潮灾,重建了1713年9月2日来袭日本九州北部的有明海北岸的极端台风事件。历史时期的填海造陆、内陆沼泽地和海岸地带的排水开垦,以及迁住到这些地区,使台风潮灾和雨涝灾更加严重。日本等东北亚地区,进入器测时期后经过了大约150年,百年一度规模的气象灾害已经得到观测资料支持。但是小冰期以来的长期波动等更长时间单位内引发的气象灾害,仍需要利用历史文献重建,以备其再次来袭。面对全球变暖会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势力的增强,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研究者应与气象学研究者合作,结合实际情况,对长时间段内会发生的大规模台风灾害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