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复苏和金融稳定面临一系列挑战,国际经济、金融、政治秩序也正在发生演变,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新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下,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内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度的逐步提高,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风险特征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风险来源更加多元化,隐蔽性、传染性增强,银行发生异常波动、受到极端冲击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加大。有效评估极端事件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是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亟待解决的问题,又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监管当局审慎监管的迫切需要。压力测试作为一种衡量承受极端事件发生造成巨额潜在损失能力的工具,由于自身的诸多优势受到世界上很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监管者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我国金融风险状况、提高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我国于2009年8月正式启动了 FSAP评估,加强对FSAP评估重要组成部分的压力测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压力测试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国外关于压力测试的研究起步较早、比较系统和全面,IMF等国际组织成为压力测试的主要力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比较紧密;但国内压力测试由于研究起步晚、数据和信息获取难、人才和技术缺乏等原因,在制度建设、监督管理、信息披露、人才建设、科学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亟需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适应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改革发展的需要,为监管当局审慎监管、商业银行稳健经营、风险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和应用探索。鉴于此,本文从中国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探索与研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及现实背景,论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并总结了论文可能的创新、研究推进点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依据文献研究对象与侧重点的不同进行分类回顾和述评,在总结国内研究差距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推进研究的方向。第三章是应用实践,系统地总结国外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实践经验,并首次详细地梳理了压力测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应用历程及有关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相关规定。第四章是有效压力测试理论和层级体系构建,首先提出层级构建的基本原则,然后从压力测试流程的五个环节入手,提炼了有效压力测试构建的要件,在上述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从压力测试的主体角度来构建压力测试的三个层级。第五章是业务层级压力测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个人住房贷款和债券组合压力测试为典型案例,对现有研究与应用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能的创新与推进点作为其压力测试方法的重构。第六章是机构层级压力测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某商业银行为例,通过极端情形下的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冲击和影响,构建了机构层级压力测试的方法和流程,并探讨了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传染问题,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缓释对策。第七章是商业银行体系层级压力测试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我国银行业流动性风险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现实,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基于宏观经济波动、同业风险传染、不同风险演化的视角,研究了经济金融间、银行间、不同风险间、不同市场间等复杂压力源和压力因素背景下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问题,并尝试构建经济下行压力下同业间、风险间的压力测试风险传染模型。第八章是结论与研究展望部分,此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制度与平台建设、理论和技术创新、数据库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压力测试保障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本论文可能的创新与研究推进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对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国内外文献和实践历程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有效压力测试的有关问题并构建了层级体系。(2)在机构层级压力测试的研究方面,对宏观经济波动情形下银行的信用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较为严谨地进行了实证细节的处理,体现压力测试过程的完整性,从机制与实证方面探索了机构层级中不同风险的转化与传染问题。(3)基于宏观经济波动、同业风险传染、不同风险演化的视角,采用逐步深入的方法较为系统地对复杂压力源下压力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复杂压力源冲击下同业间、风险间的压力测试风险传染模型。(4)在设计压力情景环节同时设计“常态情景”和“压力情景”体现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用“压力过渡期”和“压力爆发期”等方法解决情景设计的前瞻性问题;利用历史对应法和综合情景法尝试性地解决了压力情景构建中不同情景的一致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