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体系的研究在国家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其在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等诸多研究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城市体系则是通过城市间的各种交流,如人口流动、资金交易、信息交换等形式最终形成城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知,城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综述了城市相互作用和复杂网络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人口流动在这几年来研究的新兴方向,总结了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重点说明了辐射模型在城市相互作用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突出了辐射模型的流动人口模拟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而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辐射模型的内涵、计算流程等相关内容,以利于从理论上对辐射模型进行理解和推广;同时,在系统梳理辐射模型理论的基础上,以Arc GIS为平台利用Python语言设计编制了辐射模型计算工具,从而实现高效、准确的计算过程。最后,以中国为例,对其2000年和2010年的市级行政单元间的人口流动强度进行计算和分析。本文对模拟的中国2000年和2010年人口流动结果首先从整体状况、空间格局、强度层级和6大城市群4个层面进行分析,其后再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构成的2000年和2010年人口流动网络从整体、层次、派系、城市群4个视角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从人口格局的视角来看:中国较为频繁的人口流动均出现在近域范围内,地域阻力明显,这与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格局体现了很强的空间异质性,并与目的地城市的人口、经济、就业规模密切相关,且仍符合胡焕庸线分布规律:以胡焕庸线为东西界线,人口流动强度体现为东强西弱,而人口分布格局则体现为东密西疏。2.从城市群的作用来看:中国现阶段最大的6个城市群——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对于人口有极大的聚集作用,而这种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仍有不断增强的趋势。而就单个城市群来说:环渤海城市群虽然层级水平较高,但内部结构失衡,存在较为严重的中心集聚化;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结构均衡,且仍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珠三角城市群发展阶段较高,现阶段发展较为平稳,但有后劲不足的表现;成渝城市群发展势头极为强劲,且内部结构也趋于均衡;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现状较为类似,二者发展都较为稳健,但均没有绝对核心城市真正崛起。3.从这10年的发展来看:中国2010年相较于2000年,人口流动强度得到显著提升,人口分布和人口流动方向也更为均衡。而这10年期间,各大城市群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其中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最为迅速,但珠三角城市群有发展后劲不足的趋势。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四条政策建议:1.针对西部、东北地区发展缓慢的现状提出:应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的战略,从而提升东北、西部地区竞争力。2.针对环渤海城市群内部结构失衡现状提出:应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而调整优化城市群内部布局和空间结构。3.针对珠三角城市群发展后劲不足现状提出:应突出“大珠三角”概念,借力香港、澳门,谋求珠三角二次腾飞。4.针对中原、长江中游城市群缺少核心城市的现状提出:应加速发展郑州、洛阳、武汉、长沙等城市,强化区域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