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船舶生活饮用水是船舶航行过程中船员、旅客乃至牲畜的生命线。由于航运要求,船舶生活饮用水具有水源渠道不固定、输水方式不一、储水条件较差和管理力度较弱的特征,存在引发水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播疫情疫病的风险,为此,在《国际卫生条例(2005)》中特别对船舶生活饮用水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近年来,由于介水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愈演愈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各口岸管理部门对船舶生活饮用水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口岸开始对管辖范围内的生活饮用水情况进行定期调查,确保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安全。为了掌握黄埔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本调查对向黄埔口岸申请办理《船舶免于卫生控制证书》或《船舶卫生控制证书》的船舶进行卫生检查,收集船舶类型、造船年份、船舶总吨、船舶国籍及船舶管理公司信息,采集末梢饮用水水样参照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金属指标(钡、铍、镉、铬、铜、铁、镍、铅、锌、砷、硒、锑、锰、汞)、感官性状和物理指标(色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无机非金属指标(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及硝酸盐氮)及消毒剂指标(游离余氯和各种化合余氯)的实验室检测,从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共采集256组样品数据。检测结果显示采集的样品水质合格率仅为61.33%,其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率高达30.08%,金属指标不合格率达到了9.76%,黄埔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船舶类型差异、船舶船龄差异、船舶吨位差异、船舶国籍差异、船舶管理公司国籍差异与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的相互关系。统计分析发现船舶类型差异对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中拖轮、客轮、供应船及滚装船的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合格率均超过50%;此外,船舶国籍差异对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品中国籍属于亚洲发达经济体、亚洲非发达经济体、美洲非发达经济体及大洋洲非发达经济体的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不合格率均超过30%。本调查是首次对黄埔口岸国际航行船舶水质卫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初步掌握了本口岸国际航行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了解了船舶国籍差异与船舶类型差异对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的影响。针对上述情况,本调查通过咨询水质不合格船舶管理人员、走访造船企业及查阅相关文献,对各检测项目的超标原因和危害作出了分析总结,为保障口岸饮水安全,防范水源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数据支撑;并从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管、饮用水卫生安全宣传教育、饮用水处理方式创新和提高饮用水检测水平四个方面对改善黄埔口岸国际船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情况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