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贩毒、吸毒等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根据《2014年中国禁毒报告》,到201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一共有247.5万名,同比增加了18%。从2014年4月到12月期间,陆续有11位明星因为吸毒锒铛入狱,毒品问题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由于滥用毒品而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和各类犯罪案件也在逐渐增多。美国社会学家道格拉斯提出,人们之所以会对毒品持有负面的态度,是因为没有使用过毒品的人夸大了它的危险后果;而毒品的使用者所具有的众多特点,并不是由于使用毒品造成的,而是由毒品的“非法性”导致的。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了解毒品的主要途径是大众媒体,我们对毒品的态度也与媒体的报道密切相关。 本文研究的正是媒体如何报道毒品问题。研究从越轨社会学标签学派的理论视角出发,以贝克尔等人为代表的越轨理论家们认为,社会中不存在一个稳定的和一致性的社会规范,所以把越轨定义为某些人们和团体用来描述他人行为的一种社会定义。媒体正是展现这种社会定义的重要途径,媒体报道某一群体时采用的框架、语言、修辞等都反映着社会主流群体的判断和定义。基于以上的视角,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如下:媒体通过怎样的方式定义毒品问题,最后得出了怎样的定义,这样的定义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 具体的研究从毒品报道的整体样态入手,选择《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作为媒体样本,考察2008年-2014年之间,毒品问题新闻报道的数量、主题分布等。通过整群抽样共得到样本1469篇,通过内容分析,将毒品问题报道的主题概括为六个方面,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禁毒工作”主题。本文将新闻报道看做一种社会定义的过程,所以选择了吸毒行为和吸毒者进行重点分析,因为吸毒行为的性质和吸毒者的身份都是多重的,考察媒体突显了哪些部分,遮蔽了哪些部分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经过抽样,共得到关于吸毒行为的报道样本636篇,根据Van Gorp的“框架包裹”结构,对现象界定、因果关系、责任者、建议和方案、道德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整合,最后得到三种描述吸毒行为的框架,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社会问题”框架。共得到描述吸毒者形象的报道样本220篇,经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五种描述框架,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暴力犯罪”框架。 本文也进行了个案研究,选取了2014年影响较大的“柯震东、房祖名吸毒事件”为例,研究媒体对名人吸毒事件的报道。选择《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扬子晚报》、《楚天都市报》作为抽样媒体,共得到样本78篇,从报道主题、时间分布、消息来源和报道态度四个方面对样本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媒体对名人吸毒事件的报道是较为客观和公正的,没有出现明显的娱乐化倾向。但是媒体对于事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明星身上,过于关心事件进展而忽略了对吸毒行为的报道。此外本文还研究了新浪微博中的“柯震东、房祖名吸毒事件”,从博文主题、博文热度以及受众的评论几个方面来考察媒体微博在名人吸毒事件中的传播行为,本文认为,微博网友对名人吸毒事件的主要关注点与媒体报道的关注点相同,主要关注明星本身,网友最热衷于讨论的话题是如何看待吸毒明星,最容易被忽略的主题是对吸毒行为和毒品问题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