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与秧鸡》中的科技伦理反思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xj3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伦理反思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反面乌托邦生态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于《羚羊与秧鸡》的文本细读,深入剖析技术统治下人类之“爱”的沦丧或迷失。无论是“小爱”的缺失,还是“大爱”的沦丧,都源于在进步意识形态所追求的科技无限进步之中存在的科技狂人的技术统治、科学技术的滥用、科技伦理的扭曲或背离。阿特伍德在小说中呈现了基因科技极端发展所导致的真爱缺失的阴郁的未来人类生活图景,呈现了乌托邦世界在技术统治下的瓦解与变异,表现了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写作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反乌托邦世界的深刻忧虑,体现了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寻爱于《羚羊与秧鸡》”深入解读阐释了反面乌托邦生态小说《羚羊与秧鸡》中“爱”的摧毁与缺失,其中既有“小爱”的摧毁与缺失——父子情变成“局部”式的,母子情成为“距离”式的,爱情变质,友情不再纯粹;又有“大爱”的摧毁与缺失,人与人之间的爱变得“陌生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爱变得“非自然化”。第二章“爱的沦丧——科技狂人的技术统治”剖析了《羚羊与秧鸡》中“爱”的摧毁与缺失的深刻根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在合乎科技伦理的合理运用中造福于人类,也可能成为科技狂人统治世界的武器,给自然和人类都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在技术统治下,科技狂人一方面统治自然,导致物理环境破坏、基因变异,带来生态伦理与“伦理缺场”危机;另一方面则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人类进行强制性全景式监督,其利益化统治、精神统治与科技幻想严重背离了人类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的初衷,导致人类社会对于未来的乌托邦幻想变异为可怕的反面乌托邦。第三章“爱的回归——阿特伍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结合对于《羚羊与秧鸡》中“爱”的摧毁与缺失的剖解反思科技伦理与技术统治,探析小说中所蕴含的女性与自然之爱、男性与自然之爱以及女性对于男性技术统治导致的科技伦理扭曲及其带来的异化的反抗,呼唤爱的回归。阿特伍德的生态女性主义立场可以说是呼唤爱的回归的钥匙之一。《羚羊与秧鸡》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深刻反思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统治,表现了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形象地呈现了科学技术必须摆脱“技术至上主义者”给它的定位,从“至理”走向“至善”,使被摧毁的、缺失的爱回归人类的生活之中的深刻主题。
其他文献
莱辛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美学家、剧作家和文艺评论家。由于身在德国启蒙运动的特殊时期,莱辛也是一名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艺美学思想与启蒙思想的交融碰撞促使他选择戏剧这
未富而先老——养老保险备受冲击近日,媒体报道,家住浙江台州的黄大伯17年前花200元“巨资”给老伴和儿子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如今,却每个月只能领到2元的养老金。“2元养
农村学校后进生相对城区而言范围更广,比重更大。有效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必须准确分析和掌握后进生的成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后进生成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智力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