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临床ICU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医学界对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至今尚未能充分阐明其发病机制。在危重患者中,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肾脏是最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脓毒症的患者约42%伴有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大量临床研究显示,肾功能轻度损伤即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目前临床上反应肾小球虑过功能的指标如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learance rate of endogenous creatinine, Ccr)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同程度地受到一些肾外因素的干扰。胱抑素C (CystatinC,CysC)是一种反映肾小球虑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和早期肾损伤的内源性标志物。比Scr更准确地反映GFR。如果通过检测血清中的CysC浓度,能在GFR开始下降时,或在肾脏有轻微损伤而GFR尚正常的阶段及时发现,及早干预,将有助于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黑人脓毒症易感性比白人高,死亡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种,故遗传因素对脓毒症的易感性和临床转归具有重要作用。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M ((interlukin-lrecepter associated kinaseM, IRAKM)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信号途径中的负向调节因子,在多种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中,IRAKM可通过抑制前炎症因子的产生而调节免疫自稳和免疫耐受。在脓毒症的发展过程中IRAKM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目前对IRAKM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脓毒症易感性和预后相关,国内外研究较少。本研究以53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清CysC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IRAKM+2214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和预后的关系。通过测定血清TNF-a和IL-6水平判断IRAKM+22148位点的变异是否影响下游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1.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水平,将53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36例,死亡组17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血清CysC的水平,分析血清CysC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2.人全血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根据相关文献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引物,扩增IRAKM基因+22148位点附近序列,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LFP)的方法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3.采用χ2检验比较脓毒症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分析IRAKM+2214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系。计算等位基因OR值和95%可信区间评价其相对患病风险。4.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分析IRAKM+22148位点基因多态性是否与脓毒症预后相关。5.应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不同基因型脓毒症患者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结果:1.脓毒症死亡组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2.中国汉族人群存在IRAKM+22148位点基因多态性,即GG、GA和AA三种基因型。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OR=2.24(95%CI1.25-4.00).3.不同基因型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不同基因型患者血清TNF-a和IL-6的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清CysC对脓毒症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2. IRAKM+22148位点G等位基因可能是脓毒症易感性基因。3.未发现IRAKM+22148位点基因变异与脓毒症病死率相关4.未发现IRAKM+22148位点基因变异与下游TNF-a和IL-6的表达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