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近年来,随着气候问题的持续升温,国内外社会对“节能减排”的呼声越来越大。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成为伴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也成为我国的必然选择。2006年初国家制定了“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约束指标,在指标的约束下各地区经济与环境发展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十二五”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时期,如果能顺利完成此规划期间的约束指标将为我国以后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中多以高排放高污染产业为主,民族地区等后发地区要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问题将越来越重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的约束下,民族地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东部甚至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能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任务、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成为民族地区等后发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从发展较为落后且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的民族地区出发,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影响民族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寻节能减排指标约束下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等后发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相关举措,以期实现民族地区等后发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