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隔姜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探索一种疗效确切、易于操作的治疗方法。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组3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休息2天再继续针灸,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改良Asworth评分法(MA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患侧痉挛状态、运动功能。  结果:  ①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卡方检验和t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②治疗后两组均能明显提高MAS积分及简化 FMA积分(P<0.05)。  ③治疗后组间MAS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简化FMA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及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隔姜灸结合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可以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
其他文献
诗歌朗诵表演作为一项现场的舞台文学表演艺术,除却朗诵者本人的有声情感表达,配乐几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演出元素之一.一首古典诗歌如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后,它才能展现出它所
中国传统哲学的“善”思想是万物发端“道”的具体组成部分,含义是对崇高道德的追求.亚里士多德将它定义为独属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具有内在、抽象和集合的特点.二者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