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次元”的玫瑰——论顾城诗歌的精神世界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崛起的朦胧诗派无疑是中国新时期诗坛上最深刻的事件,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是在向传统诗歌提出挑战。  顾城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最具特色的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他的很多作品已经成为当代新诗中的经典和里程碑。在他创作的近千首诗歌作品中,清晰地表现出诗人对思想和艺术的纯粹的不懈追求,让他的诗歌在抽象性和概括性方面达到一种更高的层次,从中体现出一种面向未来的气质,一种其他维度里的“异次元”气质,甚至是有种禅悟的明慧。这种简洁、奇幻、深刻、神秘的诗歌风格,让他在新诗潮中独树一帜,并且产生深远影响。  从研究背景看来,虽然关于顾城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仍不够全面,这些研究有些偏于文本阅读,有些着重研究顾城的死因,却缺少对顾城诗歌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顾城作为一名天才诗人,其诗歌的精神世界是深刻、神秘、纯真又美好的,因此非常值得研究者进行认真探究。  顾城研究课题的这项空白,即为笔者将要在论文中进行主要梳理的内容。本文试图从顾城的“异次元”思维为切入点,进入其绚烂多姿的诗歌精神世界,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他这种“异次元”思维的特点和他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顾城“异次元”思维的成因、特点与共时态交织平台上“异次元”世界的缤纷呈示以及对“异次元”玫瑰的困惑的寻绎,尝试对顾城诗歌的精神世界进行一种新的阐释和言说。
其他文献
以于梨华、白先勇、陈若曦、聂华苓四位台湾“无根一代”为代表作家的文学创作是典型的流散写作,这种写作有其基本模式、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台湾“无根一代”流散写作
利用自制的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试验台,基于实验探讨了固体颗粒含量对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特性的影响。液固二相润滑剂是由纯油和质量分数为0、0.1%、0.5%、1%、2%、5%的MoS2颗
本文在研究传统报纸文艺副刊阅读的基础上,尝试将传统与当下进行比较,从而明了当代报纸文艺副刊阅读的新情况、新特征,对近20年来中国报纸文艺副刊式微与文学语境、文化生态
本论文旨在探讨都市文化的发展与20世纪都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之间的关系。20世纪是一个风云动荡的世纪,中国社会以现代性为基本脉络转型变化。在社会转型与变化时期,女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