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S/QP法制备MgO纳米晶陶瓷及烧结致密化机理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fiona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蔓延高温合成快速加压(SHS/QP)法是一种在传统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过程中附加外加机械应力的新型合成方法。SHS/QP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高升温速率(约1600K/min);2.高外加应力(120MPa)。因此SHS/QP法不仅因本身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SHS)的高升温速率特点从而适宜制备纳米材料,而且由于外加高机械应力的辅助而易于制备高致密度块体材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SHS反应产物致密度较低的缺点。实验采用合适的自蔓延反应体系物料作为“化学炉”作为燃烧合成所需热源,辅助以高外加机械应力,成功制备出致密的MgO纳米晶陶瓷。此方法可以有效抑制传统陶瓷合成过程中的晶粒生长,被证明为制备致密的纳米陶瓷的一条有效途径。由于此方法制备过程时间短,合成条件特殊,且晶粒生长被明显抑制,故难以用传统的扩散理论解释,预示着独特的材料致密化机理的存在。本论文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绪论和实验部分,论述SHS/QP实验过程和测试方法;二是研究温度和压力因素对合成纳米陶瓷的晶粒尺寸和致密度的作用;三是对SHS/QP烧结致密化过程的机理研究。根据传统烧结理论,高温制备高致密度的纳米陶瓷需要满足以下一般性条件:1.高升温速率;2.短保温时间;3.高外加压力。现有的高温合成方法虽各有特点,但与SHS/QP法对比都存在明显的缺点。这预示着SHS/QP在制备纳米陶瓷方面拥有良好的理论前景;选择不同的自蔓延物料体系和调节各体系物料配比以获得适宜纳米陶瓷制备的外加温度场,继而通过分析温度对微观晶粒生长现象的影响,探索温度对陶瓷宏观致密度的影响;采用经典烧结理论模型,模拟压力作用下材料致密化过程,将实验结果与经典烧结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验证理论假设。SHS/QP在最高反应温度1350℃、外加应力120MPa条件下可制备出致密度达95%以上的纳米MgO陶瓷,合成过程未发生明显的晶粒生长现象。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扩散机制不是SHS/QP致密化过程中的主导致密化机制,晶粒塑性变形为陶瓷致密化作出主要贡献。
其他文献
纳米类流体是一种无溶剂的纳米粒子悬浮液,故它们又被称为自悬浮纳米粒子。在室温或接近室温的条件下,纳米类流体不用借助任何溶剂便能表现出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性。这种反常的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大量吸收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蓝藻作为一类光合作用原核生物,也能吸收光能,且光合作用效率极高。在蓝藻和红藻等藻类中,藻胆体是捕光天线
本文以石墨发泡泡沫玻璃的微波吸收性能为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了添加锌粉、二氧化锰烧成的泡沫玻璃/ZnO的吸波性能,目的是为制备吸波性能好的泡沫玻璃基吸波材料提供实验数据和
阻尼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采矿、建筑、机械等各个领域,在阻尼材料的发展和研究中,压电阻尼材料因具有新颖的能量损耗机制以及可能的主动阻尼控制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溴代阻燃剂类化合物,作为添加型阻燃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产品和家庭生活用品中。   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研究的展开和深
镀锌钢广泛用于汽车、建筑、电力、交通及日常民用等领域。为了防止其腐蚀,工业上常用经济有效的铬酸盐转化技术进行处理。但由于铬酸盐具有致癌作用,全世界已经禁止铬酸盐的使用。因此,工业上迫切需要绿色环保的镀锌钢表面无铬转化膜技术。本文采用硫代乙酰胺分别对植酸转化膜和铈盐转化膜进行了耐蚀改性研究。植酸以其环保、来源广以及优良的缓蚀性,在金属表面防腐研究中备受关注。本课题在2m L/L植酸(质量分数为70%
学位
学位
近年来,CoCrMo合金凭借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质逐渐成为骨科植入材料的首选,广泛应用在临床硬组织和器官的替换中,然而Co, Cr离子的潜在毒性在一定程度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为了降低Co, Cr离子的释放,对CoCrMo进行表面改性研究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本文采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与沉积的方式对CoCrMo合金进行了低压高频氮化处理和类金刚石(DLC)薄膜的沉积。研究了不同氮气气压和射
P型β-Zn4Sb3材料由于具有极低的热导率,因而具有优越的热电性能,在670K时其热电优值ZT可达1.3,是目前极具应用前景的中温热电材料。但由于Zn4Sb3体系本身的材料脆性和在相转
人类活动如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农田污灌、污泥农用以及肥料的施用,使锌、镉、铅等重金属常以高含量复合伴生的形态进入土壤系统,已严重威胁着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土壤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