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成果转化程度和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近几年我国每年产生农业科技成果7000多项,但由于诸多原因,许多成果没有实现转化和应用。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65%~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分别为50%和48%左右。这既导致了科技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又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究其原因是缺乏构建合理的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的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管理科学、农业技术推广学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理论为依据,采用均衡分析与系统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系统分析,明确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客体、受体和中介机构及其功能定位;剖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综合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推广率、平均推广度、平均推广速度以及投入产出比等四项指标更为简便和实用。在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与方法的基础上,最后归纳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七大类19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为使研究体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弥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证研究不足,本文对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①在研究方法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用现代市场营销学原理,引入了“以需定产”,即“以科技需求为中心,确定科技供给”的理念。②在诠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转移、”“转化”、“物化”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澄清了学术界的混淆认识。③系统分析了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扩散规律,全面剖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④提出了我国目前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简便实用指标。⑤提出了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的七大类19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⑥通过深入分析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弥补了我国农业科技转化实证研究不足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研究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