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旅游地指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旅游目的地。如云南西双版纳、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旅游。其主体旅游资源是在特定自然背景下的民族文化,因而其主要旅游产品是民族风情产品,旅游形式主要是民族旅游。 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变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不仅其现实表现十分庞杂,而且起变迁动因包含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历时性交迁,民族社区现代化进程中跨越性的文化变迁,以及旅游业发展中共时态文化变迁等。本研究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在引发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各种因子中,将旅游产业化因子剥离出来,探讨旅游业发展与当地社区文化变迁的关系,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这类选题研究的思路是基于这样的逻辑假设:民族旅游地原本属于传统的农(牧)社区,旅游业的发展意味着社区走向开放。产业替代与经济转型使原本相对封闭,宁静的社区环境受到扰动,旧的平衡机制向新的平衡机制转换,传统文化特色必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退化或消失。然而这种“退化和消失”也会影响到旅游业发展,进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该类研究涉及面广、牵连问题很多,故而目前的研究具有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理论研究注重了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文化变迁的价值评判;其二,关于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大多着眼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其战略指向均为“保护下开发”的思想;其三,共性缺陷在于对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方向的主观判断。故而产生似是而非的战略思想,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 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鉴于文化变迁动因的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本文从旅游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入手,着重考察民族传统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表现形态,及变迁内涵,建立旅游产业与文化变迁的对应关系,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探讨民族文化变迁的途径及模式,据此提出了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战略。 全文分为两大部份。导论全面阐述了本研究的逻辑前提,目的、意义、方法及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最终明确了进行该类研究的立场和观点。正文分为五章,论述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变迁、民族旅游地研究现状、民族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影响、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具体案例及民族旅游地发展战略的文化思考。主要观点是: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变迁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旅游业发展对文化变迁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民族旅游地文化变迁分为“艺术性”变迁和“现代生活”变迁两个层面,均以旅游文化为中介转化为现代民族文化;据此所提出的文化战略由三个群体完成,以利于民族旅游地在文化良性进展的状态下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