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稳定而又迅速的发展,金融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产业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业不仅会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即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着潜在影响。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金融业稳步成长的同时,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扩大,“两极分化”问题日益明显,这对社会长治久安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隐患,从长远来看最终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事情,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探究了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的地区异质性影响及其形成原因。论文的研究思路及过程如下:首先对前人在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上的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然后描述我国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特征,进而探究金融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从理论基础和路径分析两个层面展开探讨。随后进入实证分析阶段,通过建模分析探究金融发展因素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程度的不同,进而对地区异质性的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基于实际运行数据,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区、市)1994-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的动态面板来建立模型,实证考察我国的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其对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影响程度最小;金融规模对中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最后在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使我国的金融发展更好地惠及大众,服务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