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普遍意义上来讲,贫困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而使生活陷入困难的一种状态。贫困不仅使个人陷入生活困难,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还会导致犯罪、人民缺乏幸福感和社会进步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力的提高。山区农村因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及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更易于陷入贫困,也更难摆脱贫困。对山区农村贫困的治理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经济、管理、政策、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而由信息匮乏、人力资本流失、社会资本不足、政策偏差、教育等相关权利保护的缺位等新型贫困也增加了贫困治理的难度。贫困治理中最重要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是社会政策。传统的社会政策主要针对实际的贫困者,通过资源再分配来帮助正处于困境中的人,保障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但其在消除贫困根源方面明显不足,它只能缓解贫困,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发展型社会政策则为社会政策注入了“发展”的维度,它不仅帮助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还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就业和创业计划等多种策略消除和减少使他们陷入困境的因素,通过事前预防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本文试图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引入到我国山区农村贫困治理实践中,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嵌入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路径。本文除去引言和结论共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了整体概述。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涵义和产生背景入手,说明发展型社会政策是社会政策理念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阐述其基本理念,把发展型社会政策与传统社会政策作了区分。最后把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联系起来,揭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反贫困的作用。第二部分探讨了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山区农村贫困现状及成因的详细分析,说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紧迫性,并进一步引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可适性,即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对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考察分析。本部分对我国现行农村社会政策作了具体梳理,研究了现行农村社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作了相应的原因分析,指出科层制的政府扶贫机构、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缺乏长远眼光的制度设计和农村排斥行为是造成社会政策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发展型通过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路径。本文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要着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政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构建政策合理化路径整合政策实施平台,构建以普遍性医疗保障制度、普惠型福利和选择性社会救助为内容的基本福利政策,并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和鼓励农村参与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我国山区农村扶贫的具体模式和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型社会政策要在农村有更好的运用,还在于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基于民主政治的公共和私人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机制等政策所依赖的土壤,发展型社会政策要结合我国山区农村实际稳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