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清供画的元素和表现形式,深入探究古人的生活态度、精神世界。通过分析清供画所特有的审美趣味,继续寻求清供画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意义。同时,运用清供画的观念在版画创作中寻找适合的表现形式,完成我的《生命清供》系列作品。从阐述清供画的概念中,厘清了清供画虽然和静物画一样,是绘画中的一个种类,却以其蕴含的独特的东方诗意区别于西方的静物画。通过对传统水印版画中的清供题材和形式的研究,特别是以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清供画的元素和表现形式,深入探究古人的生活态度、精神世界。通过分析清供画所特有的审美趣味,继续寻求清供画在现代美术创作中的意义。同时,运用清供画的观念在版画创作中寻找适合的表现形式,完成我的《生命清供》系列作品。从阐述清供画的概念中,厘清了清供画虽然和静物画一样,是绘画中的一个种类,却以其蕴含的独特的东方诗意区别于西方的静物画。通过对传统水印版画中的清供题材和形式的研究,特别是以笺画为示例,总结出清供元素在绘画中的图式来源和构图特点,体会清供画的独特精髓,同时,通过案例剖析,和我的创作实践呈现如何在现代版画创作中以清供画的形式,将现代日常生活用品和诗意的表现相融合,延续了古人对清供物品赋予情感的方式,以清供画的方式承载了创作者的情感。我认为:无论古今,清供绘画是画者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态度,当代的创作者们可以在传统清供画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和情感,清供的审美趣味在今天的语境下,仍然对审美品位的重建有重要意义。在我的《生活清供》组画创作中,我尝试以日常生活物品为题材,以诗意清供造型出发,达到物我融一的状态,并试图赋予自然物象以主观情感,升华出“万物皆有情”的感悟,传达我对生活的情感寄托。
其他文献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作家茱莉亚·菲利普斯所著《渐逝之地》前两章为源语文本,以读者反应论为指导,从读者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两个角度,探讨其英汉翻译策略。如今女性主义思潮涌动,笔者选择将《渐逝之地》译介至中国,通过呈现国外女性心理及生活状态,既可以丰富国内读者阅读视野,也可为国内女性现状思考与发展提供一定借鉴。读者反应论是以读者感受为中心的评价理论,它更加注重读者对于文学文本的意义,强调读者的理解是文本
在当代视觉化背景与展厅意识的引导下,书法学习已经不再单纯是书斋中的艺术创作。“大字”行草的“视觉性”是书法学习和创作中格外引人注目的话题。书写材料、作品尺寸、书写形式、展示方式的变化都要求书写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机械地原搬照抄,而是要经过深度思维加工的“变体研究”。笔者以唐代怀素《自叙帖》为研究对象,以明代书家张弼及祝允明等人对怀素的“变体”学习为例,对《自叙帖》中小字简单的变大学习所
城区建设工程在给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噪音、扬尘、安全、排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影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有一系列政策,对降低环境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较多的相关负面报道。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区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摸清相关政策落地情况,研究有效解决办法。本研究通过调查业主、施工方在日常工作中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知及建议,揭示目前相关政策落地现状,提出推动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
提及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大都会想到《呐喊》这幅作品,那是来自欧洲十九世纪末的孤独、压抑或焦虑者的情绪,那声呐喊被刹那间凝固在画中人的面孔上,并蔓延到整座桥。蒙克有很多以桥为题材的作品,《呐喊》中的人物立于桥头,《桥上的女孩们》画的是桥上几个女人的悠闲生活,和《呐喊》不一样的是画面氛围安静而美好,而且蒙克还画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它们的共同点是画面的中心都有一座桥,虽然这些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气息是截然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从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情。不同的自然环境往往也造就了相应的审美情趣,形成了地域之间的差异性。艺术家们成长的环境各有差异,因此他们的绘画创作必然某种程度上受到当地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一地域性的特征也同样可以在现代工笔人物画之中得到印证。本文主要着眼于苏州地区工笔人物画的色彩风格。通过研究,探索了苏州自然环境与当地审美取向是如何对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表达产生
互动影像装置艺术具有鲜明的引导性、启发性、互动与反馈特征,能够调动观众多维度的感官通道和情感体验。本文立足于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研究,以情感体验设计为方法,归纳运用情感体验的三个层次、情感唤醒等相关理论,并探讨剖析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中情感体验设计的策略。其难点在于情感体验由于受个人认知影响,且激发情感的阈值难以量化,因此望从可控方面研究观众的情感模式,更好的调动作品与观众间的体验融合。文章将首先探寻情
南宋画家马远以山水、花鸟、人物俱都精能,独步于当时的宫廷画院。他继承家学,并受到南宋博采众长、博涉多艺的画坛风气影响,成为了一个兼善诸艺的艺术大师,颇具创新精神。他的花鸟画继承并发扬了院体画风,且融入了他山水画的技法,使他的花鸟画呈现出气质疏淡的绘画面貌,在中国美术史上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了丰富的绘画风格和极高的艺术水平。本文以现存可考的马远花鸟画为切入点,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探究马远所处时代的绘画审
该论文从大卫·霍克尼亲自撰写的书籍和作品入手,深入探究为什么大卫·霍克尼不被时代所约束。几十年来一直与时俱进,成为艺术届的常青树。本论文重点从两个角度来解读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作品:一个是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另一个就是空间的表现。与此同时,本论文充分结合时代艺术发展的变化,对大卫·霍克尼的作品进行深入探究。该论文主要通过三个板块来分析霍克尼的色彩和空间呈现。第一版块笔者先总体概述霍克尼的个人经历与创作
洗浴是一项与人体皮肤健康、社交尊严等方面息息相关的重要生活习惯,但当老人丧失站立能力且身体逐渐虚弱后,为其洗浴的难度会大大提升,并给老人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所以老人及其护理者对自动化、易操作且有效的失能老人身体清洁手段需求非常迫切。本文针对失能老人使用传统淋浴和擦浴方式进行身体清洁存在的护理人员搬运老人困难、老人生命体征波动快、皮肤清洁度不够等问题,提出“微水·净”策略,该策略通过化整为零的思路将
“结构”是现代建筑语境中的基本议题之一,但此概念常常被固化理解为构造物中力学性质的含义,而实际上“结构”贯穿了西方建筑史的各个重要时期,涵盖的意义也多样。笔者在开展本文前已经铺设了对西方建筑史中有关“结构”的基础研究,并提取出了实物线索与关系线索,实物线索指实物的结构被不同建筑师予以不同的理解和运用线索,关系线索指“结构”成为影响建筑设计背后的理论线索。而本文的研究问题则来自于20世纪50-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