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母性精神之研究与构建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历史上建筑思想流派纷呈,当代建筑理论更是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本原,任何远离甚至失去其本质的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尝试从相关社会科学入手,以“母性精神”为立足点,探寻人类集体无意识等层面上对环境的共同本质要求。 第一章:绪论。本章对研究目的、“环境”概念、“母性精神”及立论理论基础(包括精神分析学说、习性学、格式塔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进行阐释;第二章:母性精神的存在与意义。本章具体论述母性精神三个方面的涵义,对人类个体及种族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母性精神在环境中的体现。本章分析由于环境场的作用及人的内部图式在环境中的具体化,环境中大量体现“母性精神”,包括人类早期环境的形式,风水学的观念和方法,“母性精神”类型学研究的角度和目的。第四章:构建具有“母性精神”的环境。由于格式塔的同构效应,环境与人具有互动作用,该章详细论述了如何建构一个具有“母性精神”的环境,就向心性、中心化、适度刺激、节奏、具有空间、平衡、水的关联意义等及七个方面提出母性精神的设计意象。第五章:研究和构建具有“母性精神”环境的意义。本章阐释本论文的研究出发点和哲学思考,及建筑师的责任,综述研究和构建具有“母性精神”环境的意义。 “母性精神”是人类本性的需求之一,而具有“母性精神”的环境使人感受到母性温暖、保护、包容的意象,使人回到“在”中,真正得以“诗意的栖居”。
其他文献
本文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原有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的途径进行探讨。论文首先对所讨论的产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同时回顾了人们
学位
现代景观的发展除根植于丰厚的园林传统外,还受到现代艺术的极大影响.论文对现代景观的发展、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寻找有特色的现代景观形态特征和形态原型,发现体验自然
国内目前的建筑实践在建筑体验图像化、媒体化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并承受着西方强势文化图像范例的压力,这种现状使建筑的实用价值和现场真实体验更加显示出作为建筑给予人的独
本课题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大空间中声学引导人群疏散模型研究》(51378139)的子课题——特大空间中人群疏散模型研究,属于整个课题中的基础研究环节。目前我国正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也开始注意居住区外部环境空间的环境质量.而现在的普通居民住宅大多由于原来设计建造上的不足,已经提前进入了功能老化期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环巢湖地区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乡村居民对居住环境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各种乡村生活生产需求,如何在新时期传承优秀地域文化,建设新时期的乡村住宅
本文主要调查与研究了上海历史文化名镇(松江、嘉定、南翔、朱家角)保护的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目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就上
学位
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武昌历史建筑,何谓武昌历史建筑?在此"历史"的含义主要基于两点:·单纯历史的角度;·建筑历史的角度;该论文研究内容以武昌现存的1949年以前的建筑为主古
本文依据Peter Hall城市演变模型理论,建立在上海历次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基础上,对上海人口、工业和零售服务业何时开始出现郊区化现象,作出了时间上的判断,认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