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综合考察了吕叔湘(1980)列举的77个BA式状态形容词(见附表1)、王素梅(1998)统计出的126个可以重叠为BABA式的双咅节状态形容词(见附表2)、吴长安(2002)列举的307个“名修饰形”结构(见附表3)、芦秀平(2009)列举的160个BA式状态形容词(见附表4)、《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所标注的64个双音节状态形容词(见附表5)和《现代汉语词典汉》(第6版)所标注的67个双音节状态形容词(见附表6)的基础上,对BA式状态形容词进行了重新界定,最终确定了93个BA式状态形容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自学、现代汉语词汇语义学和构词法等理论,从BA式状态形容同的形式特征出发,分别考察了BA式状态形容词的构同理据、语义特征、认知方式,对其基本句法功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从属性化和动态化两个角度对其超常规搭配现象进行了描写与解释,以期对BA式状态形容词及其特殊的词类地位有更为全面的认识。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介绍与本文研究有关的研究现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作定量分析,交代研究时所釆坩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第二章BA式状态形容词的构词理据、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从BA式状态形奔词的构成成分B与A的性质出发,考察了BA式状态形容词的构同理据;从有界件、临吋性、摹状性等角度名察了BA式状态形容词的语义特征;以次第扫描、隐喻的思维方式、范畴的典甩理论为基础,分析了BA式状态形容词的认知特点。第三章BA式状态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考察。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全面考察了BA式状态形容词的基本句法功能,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BA式状态形容词充当不同句法成分吋所受到的制约条件。第四章BA式状态形容词的属性化漂移。从属性化漂移的角度,对BA式状态形容词由于摹状性减弱和程度义磨损所形成的某些超常规搭配现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并尝试分析了某些BA式状态形容词发牛属性化漂移的动因和机第五章BA式状态形容同的动态化。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功能主义语言学等理论,从“13A式状态形容词+时态助词”、“BA式状态形容词+趋向动词”两个方面考察了BA式状态形容词的动态化倾向,并对BA式状态形容词产生动态化倾向的语义基础和认知背景进行了分析。第六章结语。概括、总结论文所探讨的问题及得出的结论,说明论文的创新点、研究价值和存在的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