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逐年下降,据此有人开始忽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一些地区甚至为了发展经济效应较高的产业而忽视农业发展。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农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总结,然后从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其次通过构建两部门生产模型,从逻辑上分析了农业生产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并对农业的递减作用进行了研究。再次,利用1996~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空间依赖性角度,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对工业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阶段对其溢出效应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和实现地区间产业空间互补等政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1)虽然农业的产出份额在不断下降,但农业对其他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农业生产通过土地价格、工人工资和资本价格等渠道对当地和相邻地区的工业产生显著影响。(3)空间计量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在省域层面对相邻地区的工业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外溢效应。(4)分阶段研究表明,各个阶段农业生产对工业均表现出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但空间溢出效应有递减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