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经济、知识等社会因素的发展,社会分工越发细化,往往产生一个企业分工细化成多个企业、产业链甚至一个行业的演进过程。这种分工带来的产业链延伸过程使原有的生产模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并产生了创新和技术进步。但是,在我国的经济现实中,出现了诸如超载改装车产业链、职业医闹者、职业上访者等类似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过程的现象,显然这两类“分工”现象无论在起因还是在结果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以往我们的研究都将这些现象视为不同的问题分别加以讨论,并没有探讨它们的共同特性和所反映出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管理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经济现象的起源大多与政府行为有关,或由于政府对市场失灵的应对不力,或由于政府活动本身的不当行为。因此,本文希望以公共管理的视域出发来看待这些问题和现象,将这些分散的现象纳入到统一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并将其定义为“寄生性经济”现象,归纳其共同本质和一致性逻辑,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影响,以便获得与以往分散视角下不同的认识和结论,这正是本文问题提出的起点。本文首先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分析了大量典型的寄生性经济现象,通过案例展现这些现象所具有的与一般分工过程类似的共性特征,即衍生性和寄生性同时具备。其次,本文借用生态学中寄生的概念和产业共生理论中的相关概念,来明晰“寄生”一词的确切内涵,并以寄生为内核将既有的寄生性经济现象进行概括和界定。再次,本文借用分工与专业化、交易成本、负外部性等经济学理论方法,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明晰寄生性经济现象所具有的特征,即非共生性、非帕累托改进、非交易效率改进、非生产性寻利和负外部性等,并依据其寄生性能力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以公共管理的宏观视角着重分析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有关经济效率、市场机制、创新能力、社会机会成本和政府治理成本的等方面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试图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