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抑郁症视觉物理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实验一视觉物理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对人脑视觉前注意加工进行初步探讨,在经典实验范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进一步提高非注意纯度,以便于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招纳的健康受试者14例(5男,9女),平均年龄41.7±17.5岁。采用oddball范式,要求受试者观看并计数视野中心靶刺激红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视野周边的物理刺激图片。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1)MMN1:组间主效应显著(F(1,26)=8.843; p=0.006),提示MMN1波幅与水平基线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MMN2:组间主效应显著(F(1,26)=2.891; p=0.101),提示MMN2波幅与水平基线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人脑对视觉物理刺激可以进行前注意自动加工;2、提高了注意纯度的实验范式成功引出了vMMN,可以作为临床研究的实验范式。实验二抑郁症视觉物理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对物理信息前注意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病例组为抑郁症患者14例(5男,9女),平均年龄41.4±12.6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14例(5男,9女),平均年龄41.7±17.5岁。采用oddball范式,要求受试者观看并计数视野中心靶刺激红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视野周边的物理刺激图片。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未发现显著组间主效应(F(1,26)=0.782,p=0.384)。亦未发现其他主效应与交互效应。结论:抑郁症患者在oddball范式下的视觉物理刺激前注意加工较正常受试者无显著性差异。实验三抑郁症基于感觉记忆的视觉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基于感觉记忆的前注意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病例组为抑郁症患者14例(5男,9女),平均年龄41.4±12.6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14例(5男,9女),平均年龄41.7±17.5岁。采用oddball范式及等概率范式,要求受试者观看并计数视野中心靶刺激红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视野周边的物理刺激图片。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基于感觉记忆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组间效应显著(F(1,26)=6.655,p<0.016),且组间因素与vMMN类型显著交互(F(1,26)=4.933,p<0.035)。后续分析显示仅等概率范式vMMN存在组间显著差异(F(1,26)=9.446,p<0.005),而oddball范式vMMN组间差异缺乏显著性(F(1,26)=0.782,p=0.384)。结论:1、抑郁症患者存在视觉通道物理信息前注意加工障碍;2、抑郁症患者物理信息前注意加工障碍基于感觉记忆失匹配过程。第二部分抑郁症情绪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实验一卡通表情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对卡通表情信息的前注意自动加工机制进行初步考察,以明确卡通表情是否可以诱发表情相关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方法:受试者为15名健康人(6男,9女),平均年龄36.9±11.5岁。采用oddball范式,要求受试者观看卡通表情图片并计数靶刺激绿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非靶刺激红色图片(包括作为标准刺激的中性表情及作为偏差刺激的正、负性表情)。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1)MMN1:波幅的电极位置主效应显著(F3,42=9.430,P=0.001)。方向与半球存在交互效应(F1,14=9.608,p=0.008);(2)MMN2方向主效应显著(F1,14=5.489,p=0.034),且方向与表情交互效应显著(F1,14=7.369,p=0.017),方向与半球交互效应显著(F1,14=9.623,p=0.008)。结论:1、卡通表情刺激成功诱发了表情相关MMN;2、人脑对情绪信息可以进行前注意自动加工,且这种加工与物理特征加工无关。实验二抑郁症表情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技术探讨抑郁症患者对表情信息前注意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病例组为抑郁症患者15名(6男,9女),平均年龄40.3±11.2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受试者15名(5男,10女),平均年龄36.9±11.5岁。采用oddball范式,要求受试者观看卡通表情图片并计数靶刺激绿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非靶刺激红色图片(包括作为标准刺激的中性表情及作为偏差刺激的正、负性表情)。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1)MMN1:表情类型和与组别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F(1,28)=7.052,p<0.015)。方向、大脑半球与组别间的交互效应也具有显著性(F(1,28)=4.617,p=0.040)。在正常对照组中,方向与大脑半球的交互效应显著(F(1,14)=9.608,p<0.010)在抑郁症组则无显著交互效应;(2)MMN2:组间主效应显著(F(1,28)=10.804,p<0.005)。同时,组间主效应与方向产生交互效应(F(1,28)=7.304,p<0.015)。结论:1、抑郁症患者对正性及负性情绪信息的前注意自动加工均存在障碍;2、抑郁症患者存在表情信息加工的偏侧化效应缺失;3、表情信息前注意加工减弱很可能是抑郁症的疾病相关特质而不是状态相关因素。实验三抑郁症多面孔模型表情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目的:为了消除表情图片物理属性加工的影响,采用多面孔模型对郁症患者表情信息前注意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进行更深入地探讨。方法:病例组为抑郁症患者10例(3男,7女),平均年龄44.0±15.8岁,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人10例(3男,7女),平均年龄40.2±12.6岁。采用卡通多面孔模型表情刺激的oddball范式,要求受试者观看卡通表情图片并计数靶刺激绿色图片的呈现次数,而忽略非靶刺激红色图片(包括作为标准刺激的中性表情及作为偏差刺激的正、负性表情)。记录32导脑电,对受试者的视觉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 MMN)的波幅进行分析。结果:(1)MMN1:大脑半球与组别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F(1,18)=5.698;p=0.028);(2)MMN2:组间主效应显著F(1,18)=8.759,p<0.01),电极位置与大脑半球存在交互效应(F(3,54)=3.011;p=0.038)。结论:抑郁症患者表情信息前注意加工较正常受试者减弱,可排除物理特征加工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实验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