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钙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_q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猕猴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浆果,通常条件下不耐贮运,系统地研究猕猴桃果实采后碳水化合物代谢动态变化,对于了解猕猴桃果实的软化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探讨采后钙对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软化衰老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本文以10年生的中华猕猴桃品种丰悦和美味猕猴桃品种金魁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以清水(CK)、1%Ca(NO32+NAA100mg/L(处理F1)、3%Ca(NO32+NAA100mg/L(处理F2)进行浸钙处理,然后置于0-4℃冷藏条件下,定期地对果实碳水化合物糖代谢关键酶、糖含量、以及对维持果实硬度的果胶及相关酶进行了系统的测定。试验结果如下: 1.各处理猕猴桃果实采后可溶性固形物均呈上升,硬度下降趋势,而还原糖、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实成熟时主要糖类物质为果糖。F1和F2处理能有效延缓其还原糖、果糖含量的上升,且能延缓淀粉的降解,同时也抑制水溶性果胶的生成。其中对金魁果实影响作用更大。 2.在猕猴桃果实糖类代谢起主要作用的是转化酶和蔗糖合酶。而蔗糖磷酸合酶作用较小,淀粉酶在淀粉降解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3.F1和F2处理均能有效维持猕猴桃果实的硬度,降低淀粉酶、PG酶及纤维素酶的活性,减缓原果胶的水解,其中F2浸果处理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长链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已得到广泛认识,特别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对健康的保健功效已被现代医学证实。据流行病学调查,细胞和动物实验研究证实,ω-3系列脂肪酸有利
近年来,设施蔬菜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病害日益加重。其中,设施黄瓜(Cucumis sativus)连作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数量及其病情指数逐年增加,尚未得到根本控制。生产
安东尼·司顿斯工作室——点评未知的西方雕塑大师  W·伦布鲁克,1881年1月4日出生于德国Duisburg市附近地区的一个矿工家庭。  1901年,他进入Dusseldorf艺术学院成为Karl Jansen 教授的学生,从事雕塑学习,并在该学院荣获杰出学生的荣誉称号。  1904年,W·伦布鲁克在Dusseldorf看到了大量的罗丹的作品展览,同时参展的还有法国著名的雕塑家雕塑家达鲁[Dal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