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与小麦互作系统Chi和Glu活性及条锈菌夏孢子显微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hjoc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锈病是全世界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曾多次流行造成严重损失。为了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危害,科技工作者对条锈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病品种选育和条锈病的化学防治方面,而在病原菌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对不同生理小种的鉴定至今仍依靠寄主植物。为了揭示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生理小种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对当前流行的主要生理小种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以小麦品种铭贤169及条锈菌生理小种水4和条混合菌种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感病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以期为小麦条锈病病原菌生理小种超显微结构研究、生理小种形态学差异和病原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显微结构差异。将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32号、水源4号、水源14号、水源7号、HY8夏孢子接种于0.3克葡萄糖培养基上,保存于4℃冰箱内。分别于8h、12h、24h进行荧光染色,观察夏孢子萌发及芽管结合现象。发现成熟的夏孢子经荧光染料DAPI处理后,其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x100)下呈淡蓝色荧光,所观察的5个生理小种夏孢子多为双核,经过24个小时的培养后,HY8、水4、水7和水14均能看到明显的芽管结合现象,而条32则无明显的芽管结合现象。2.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超显微结构差异。通过5000倍扫描电镜观察,5个被观察生理小种成熟夏孢子均出现原生质光泽度较强,并聚集有大量的脂肪粒。细胞呈球形或卵球形,双核相近排列;在夏孢子壁上存在有大量圆椎状的突刺。不同生理小种的表面刺突疏密程度不一,并有不同程度的凹陷。3.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麦幼苗接种后10d内叶片中总酶液、细胞间隙液和细胞胞内液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变化情况。从总酶液中的酶活性变化来看,几丁质酶活性变化为铭贤169-混合组合在2dpi就高出铭贤169-水4组合与不接种对照,然而在4dpi时,铭贤169-混合组合酶活性略有下降,而铭贤169-水4组合叶片中活性大幅上升并且超出铭贤169-混合组合。之后,6dpi时铭贤169-水4组合叶片中酶活性又立即下降至与对照相当的水平,铭贤169-混合组合中却再次出现酶活性高峰。铭贤169-水4组合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1-10dpi内始终都保持稳定的增长,而铭贤169-混合组合在2dpi时酶活性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铭贤169-水4组合酶活性快速上升,在10dpi时达到峰值。在细胞间隙液中,几丁质酶活性在铭贤169-混合组合中比铭贤169-水4组合高,铭贤169-水4组合在4dpiβ-1,3-葡聚糖酶活性高于铭贤169-混合组合,但是其高活性没有表现出持久的状态,随后始终低于铭贤169-混合组合;而在铭贤169-混合组合叶片细胞(液泡)内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所表现出的结果来看,铭贤169-水4组合的酶活性比铭贤169-混合组合的活性高。
其他文献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然纤维作物,棉花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纤维产量主要由单位面积铃数、平均铃重和衣分三部分组成。产量的增加离不开各组分之间的
1923-2005年我国共育成大豆品种1300份,这是我国大豆育种最重要的核心种质资源,揭示其遗传基础可为我国未来大豆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我国黄淮和南方地区的188份大豆重要育成品种,对15个产量、品质、生育期和形态农艺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同时利用大豆核基因组的197个SSR分子标记,检测基因组连锁不平衡情况,并对供试材料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后,采用TASSEL软件提供的GLM方法对育种性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