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曲河属大渡河流域,为大渡河右岸二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色达县与青海省斑玛县交界处。河口流域面积3217km2,河道总长176km,天然落差1465m,河道平均坡降7.90%o,呈树枝状水系。出河源区后,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色达县县城,过霍西乡,至翁达乡后折向东流,于歌乐沱乡下游附近从右岸汇入绰斯甲,后自大石乡的可尔因附近汇入大渡河。本文以色曲河流域植被实地考察为基础,参考《中国植被》及《四川植被》,将调查区域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25个群系;对各植被类型进行了描述,介绍了主要群系的外貌、结构及生长环境等;并且从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林线与雪线的分布规律、河岸植被、植被随坡向变化规律及植被演替等方面分析了色曲河流域植被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1)研究区雪线高度为海拔4800m,林线:阳坡为海拔3600m左右;阴坡在3800m左右。(2)研究区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可分为5个,分别为山地常绿硬叶阔叶林地带、山地暗针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地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3)水平分布的地域性特征比较明显,主要原因为各地的海拔不同所导致。(4)河岸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河岸带乔木分布很少;(5)流域植被随坡向变化的规律比较明显,阳坡植被与阴坡植被具有明显的差异性(6)研究区内被砍伐的迹地植被会发生逆向演替。运用遥感信息技术,对该区域的卫星图片进行数字化判读,完成植被类型图,并对遥感数据,然后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各植被类型的生物量。发现研究区草甸和针叶林所占的比例较大,是该区域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最后分析了水电规划对色曲河流域植被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本文首次对色曲河流域的植被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阐述了该区域自然植被的本底概况,填补了该区域植被研究的空白,为该地区植被的进一步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