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素有“戏剧之乡”的美誉,古代戏台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是探索古代戏曲的重要史料,戏台在山西地域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廖奔先生的《宋元戏台遗迹——中国古代剧场文物研究之一》、《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等,均对神庙戏台的产生、分布、形态以及相关的民俗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山西师范大学戏研所《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冯俊杰先生的《山西戏曲碑刻稽考》、《戏剧与考古》,车文明先生的《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艺研究》等,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神庙戏台的产生的环境因素以及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联。泽州县历史悠久,古迹颇多。“上党地区,人人听戏”,这是流传在民间的一句打油诗,可见泽州地区戏曲的繁荣。大多数村子每年举行庙会,唱戏酬神。笔者对泽州县地域相连的九个乡镇进行考察,共计126个戏台。宋金元建制的戏台极少,仅发现两处泽州岱庙和坪上村玉皇庙(损毁严重,仅剩台基)。戏台为一间亭式,平面呈近正方形,实心台基,屋顶为十字歇山顶,用砌上明造的藻井结构。明清建制为主,山门戏台居多,庙宇规模较小,形制简单。戏台大多与正殿南北相对,两层阁楼,三幢左右并联式,和民间建筑形制极为相像。悬山顶较多,戏台的脊饰和神殿一致,正脊、鸱吻等成为戏台装饰的一大亮点,各地戏台的华丽程度不同。长河一带(大东沟镇、川底乡、周村镇)古时为经济繁荣区,戏台构件出现斗栱,在其他各乡镇未发现斗栱。一些斗栱被修饰成各种造型,昂被做成龙及植物花卉的变体。雀替多见,多为龙、祥云和各种花卉的变体。晋东南地区有丰富的石材和木材,石雕和木雕在戏台的装饰造型中随处可见。部分戏台损毁严重,多数戏台后人维修,保存尚好,具有保存研究的价值。调查的戏台中绝大部分为四合院式的庭院剧场,用于宗教祭祀的神庙戏台,仅有一处祠堂戏台(西郜村李氏祠堂)坐落在民院之中,用于个人消闲。《山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情况通报》中指出:“三普”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如时间紧,任务重;基层业务力量薄弱;实地调查到达率、覆盖率不够等等。对尚未全部复查登记的已知文物点进行增补核实;提升自我对文物类型的认知能力,取得学术研究能力的突破,是本论文的创作意义。积极响应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努力对泽州古戏台的保护现状和地域特点进行归纳探究。以戏台为载体,将文献、文物,民俗结合,对泽州县古戏台的现状,演变及演剧情况作出客观的记录,将第一手资料进行较系统的整理,为之后的研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