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末民初的舞台上,南社诸子作为“革命的文人”进行了“文人的革命”,既参与到近代历史的建构中,也成为了近代文学史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南社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成就是诗歌创作,诗歌是南社群体建构历史的方式,颇具政治行动力;诗歌也是南社群体表达文化态度的载体,颇具文化思考力。本文通过对南社诗人群体的考察,探讨在清末民初文化转型阶段,一个别具特色的诗歌群体如何展开其文化影响力的。本文还原南社的社团活动和诗歌创作的历史现场,在历史的还原中去找寻诗歌走向的可能与必然,给古典诗歌命运一个合理的解释。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与拓展空间、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编:南社诗人群体认同,包括两个章节。第一章,论述南社史与南社诗歌史。一方面梳理南社的社团史,理清南社作为一个群体集结的背景。南社史通常认定为1909-1923年,这是一个与近代史相依倚的过程,南社在反清反袁的政治标举中成就了近代史上的“南社精神”。一方面梳理南社的诗歌史,将南社诗歌创作还原到近代诗坛的具体环境中,观察南社如何登上诗坛并参与其中建构的。第二章,南社诗人群体创作概述。将南社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从题材和风格两个方面论述南社诗群的共同创作风貌。从题材上讲,南社诗群既热衷历史内容也强调当下记录。从风格上讲,南社诗群体现了布衣之诗的风貌和宗法龚自珍的倾向。第二部分为中编:南社诗人群体编成机制,包括两个章节,旨在讨论南社群体形成的内在理路。从社团整合方式而言,刊物与雅集扮演了重要角色;从传统结社方式而言,地缘与亲缘仍然在支持着南社的构成。这一部分以总论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切入南社运作的内部结构,解释南社聚与散的内在原因。南社的社规、社刊、雅集等建立了南社统一的社团话语,让南社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呈现一致的创作风貌,但是深入的个案研究揭示,最为密切的诗歌关联还是建立在传统的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特别是在南社内讧之后,这种小团体的活动进一步消解了南社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第三部分为下编:南社诗人群体与近代诗坛格局,包括三个章节。这一部分将南社还原到诗歌现场,去定位南社的近代诗坛地位。近代的诗歌流派与南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关系,通过梳理南社与唐诗派、诗界革命派、湖湘派这些近代诗派之间的关联,以发掘南社诗歌的近代意义。南社诗人群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在上海,而上海是近代一个重要的文学场域。南社在其中的活动影响到这个场域的力量变化,也进而影响到整个近代诗坛格局的走向,导致南社走向分裂的“唐宋诗之争”也是以这个文学场域的力量变化作为大背景的。在综合研究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南社诗人群体的聚合背景及方式样态,揭示了南社诗人群体的文学史意义,并由此探讨古典诗歌的命运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