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和奈曼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及相关指标的测定,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在传统耕作方式下不同时期碳储量变化规律及奈曼地区保护性耕作对幼苗期与收获期耕地碳储量的影响规律,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呼和浩特地区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幼苗期-收获期,各器官平均碳含率为43.3%;除根系外,作物叶片、茎秆有机碳含率变化规律表现为幼苗期>收获期;植株碳储量均为收获期>幼苗期。(2)呼和浩特地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为收获期>幼苗期>次年翻
其他文献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它不仅给人类提供丰富的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
栎类是适应性很强的树种,并且在园林绿化方面具有很高利用价值,但前人对其抗逆性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因此结合我国的气候特点研究栎树的抗逆性对丰富我国造林绿化树种具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