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官修《晋书》成书后,十八家晋史亡佚,《晋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西晋、东晋两朝历史一部主要的历史文献。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历史的借鉴作用,为做到以史为鉴,历代王朝对前朝史的撰述十分重视,唐初统治者尤其如此。唐太宗曾专门颁发修史诏书,并为《晋书》撰写四篇史论,这种情况在正史纂修中是绝无仅有。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对《晋书》的史论进行深入、具体地分析。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笔者主要阐述历代学者对唐修《晋书》的史论的研究现状,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得出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指出本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通过概述史论的形式,归纳《晋书》史论的结构形式,将《晋书》的史论分为前论、后论、“赞曰”、“制曰”,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我们对《晋书》史论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略的了解。第三部分从对偶、用典、情感等方面分析《晋书》的语言特征,力求全面地分析《晋书》史论的语言特色。《晋书》用骈文做史论,其语言对偶,工整雅丽;其内容巧用典故,能够正确地表情达意;其情感能够做到直抒胸臆,表达政见。但是《晋书》用骈文做史论也难免有时会造成语言晦涩、难懂。对于此,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全面地看待。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晋书》史论从中所体现的天人关系、君主、分封宗室、儒学的兴衰等因素与皇朝兴亡的关系的远见卓识。对天人关系和儒学的道统地位的宣扬,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种控制手段,在《晋书》的史论中也难免会出现。此外,《晋书》史论中还较多论述君主的个人才能、君主能否选贤任能、宗室分封等因素对皇朝兴亡的影响,以期做到以史为鉴。第五部分针对《晋书》史论所体现的民族观进行论述,指出《晋书》史论中体现出进步的民族观如华夷一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总之,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晋书》史论的结构、语言特征、历史盛衰观、民族观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归纳分析,力求全面地对《晋书》的史论进行较深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