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挑战,而土地利用管理(SLM)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钥匙.在一个区域内,系统地分析区域LUCC规律,揭示LUCC的驱动机制,评价LUCC的持续性,指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可持续因素,根据区域水土资源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对策和建议,这就是该项研究企图将LUCC研究与SLM研究结合起来的创新意识.河北省曲周县地处黄淮海平原中部,是典型的以粮、棉、油为主的集约化农区.以曲周县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为基础图件,依托GIS和GPS信息技术,利用曲周县统计年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农户调查、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养分、地下水位、水质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建国以来,曲周耕地数量经历了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耕地数量的变化是人口、气候、技术进步、区域经济结构、国家政策等变化共同驱动的结果.(2)作物播种面积的波动指数和驱动模型分析表明,小麦播种面积波动指数随时间变化不大,棉花、玉米的播种面积波动指数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大,并且波峰和波谷交相呼应;棉花、玉米的播种面积比例主要受到棉花、玉米的价格指数比、物质投入比例影响,而劳动用工比例对其影响不大.(3)农户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土地利用目标经历了产量最大化、产量与利润最优化、利润最大化三个阶段.(4)自然降水量的降低、上游水库的拦蓄,使平原失去了获得水源的机会;内部防洪排沥体系的完善,致使入渗补充地下水减少;耕地灌溉率的增加,导致农业用水量不断加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区域水资源失去平衡,引起地下水位的下降,从而促使盐渍土表层脱盐.(5)1980年,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三种养分含量在旱地、水浇地、荒草地三种用地类型间的变化规律是水浇地>旱地>荒草地,而速效钾含量在三种用地类型之间的变化规律为旱地>水浇地>荒草地.(6)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在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单产大幅度提高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区域的地下水硝态氮、重金属含量在部分菜地中的超标.(7)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的可持续评价表明,曲周县存在的最主要的不可持续因素是耗水作物的大面积种植造成的水资源压力,局部地下水硝态氮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区域的种植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加,乃至区域经济产生制约影响.(8)根据曲周可持续评价结果,结合曲周地域分布特点和市场条件,作者认为:要使该地区土地持续利用,在加大保护水土资源的力度同时,降低人口数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人均资源占有率的同时;种植结构要向耗水低、高效优质农产品种植方式转移;加强政府投资力度,促进粮食生产向粮食增值产业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