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生填埋法是我国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会产生大量污染物浓度高的渗滤液,这些渗滤液如不加处理则会对周围环境水体产生二次污染,危害极大。为了控制和治理垃圾渗滤液,就需要对垃圾滲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研究。本文以垃圾降解的生化反应机理为基础,综合考虑对流、弥散、扩散、吸附和有机物生物降解等作用,建立了垃圾渗滤液溶质运移的对流—弥散模型,并对其一维数学模型进行解析求解。在垃圾渗滤液溶质运移的基础上,开展室内模拟垃圾柱实验,分析了温度对垃圾渗滤液运移的影响,并得出了由此而引起的污染物化学指标的变化。根据多孔介质渗流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对垃圾填埋场内的渗流理论和热效应进行了分析。从填埋场内非等温角度出发,理论上分析了填埋场内水分运移与温度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温度变化对渗流场的影响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温度通过影响填埋体的渗透系数张量而影响渗流场;另一方面,温度梯度本身也影响水流的运动,而且温度梯度越大,对渗流场的影响也越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温度影响条件下的滲流场控制方程。通过分析渗滤液运移对温度场的影响,建立了渗流影响条件下的温度场控制方程,结果表明,垃圾填埋体温度场的分布与渗流水头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水头梯度越大,对温度场的影响也越大。在综合考虑垃圾填埋体温度场与渗流场耦合的基础上,建立了垃圾渗滤液运移的双场耦合连续介质数学模型,并给出了求解该数学模型的有限元方法,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一维简化求解.通过对一维简化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出结论:随着渗透系数的增大,渗流场对温度场的影响增强;而温度场对渗流场的影响减弱。且渗流由高温向低温流动时,使温度场温度普遍升高,但使渗流场水头普遍减小;渗流由低温向高温流动时,使温度场温度普遍降低,但使渗流场水头普遍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