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的历史演变为线索,梳理了七十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的发展过程,以标志性事件和重要文件为划分节点,探讨不同时期我国对外援助的的实施状况,结合不同时期我国根据国内国际环境形势制定的外交政策,研究各个时期我国对外援助的理论依据、外交目的、政策方法、特点规律、经验作用和具体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对外援助面临的时代挑战,为新时代我国对外援助战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论文共七章,由导论、结语和正文组成。正文第一章阐述研究的理论依归,分析国际关系领域主流的对外援助概念、理论和国际上主要的对外援助行为模式,搭建理论框架和整体认知,明确本文所讨论的对外援助概念;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援助理论来源和理论逻辑,夯实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正文第二章研究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对外援助特征及方式。这一阶段是我国对外援助体系的创立和形成时期,这一阶段的对外援助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特点是“重义轻利”。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政策围绕我国国际政治立场的变化不断调整,从“一边倒”到“争取中间地带”,再到“第三世界”,因此指导着我国对外援助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对社会主义国家援助开始,随后扩展到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并因与苏联关系恶化而不断加大外援力度以至于超出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一时期的对外援助虽然巩固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同时也付出了巨额代价,在对外援助理论和实践上都暴露出许多问题,使我国不得不对援外工作进行调整。本章节以此为顺序,主要研究我国对外援助早期实施的背景、目标、对象及特点。正文第三章研究1978年到2012年我国对外援助的转型调整时期,特征是“利义兼顾”。针对此前我国对外援助规模的急速扩大以及暴露出来的弊端,高层领导敏锐意识到我国援外工作必须进行调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立了不结盟的外交战略。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经历了指导思想的调整、管理体制的改革、援助内容的丰富等变化,以适应中国和受援国发展的需要,在对外援助四原则的指导下,形成了重视经济效益、丰富援助途径、援助模式更灵活的援外思路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正文第四章研究2013年至今我国对外援助的深化发展时期,特点是“弘义融利”。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外交工作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进行了战略调整。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新型大国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外交实践,扮演好中国对外援助在国际舞台的新角色,发挥好中国对外援助在国际关系构建中的新作用,是中国援外事业转型中的核心议题。当前中国对外援助正在经历调整布局、优化管理、提升开放可持续性的转变。正文第五章介绍我国对外援助当前面临的时代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对外援助今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分析国内国际形势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我国进一步开展对外援助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如何把握战略机遇,包括国内外舆论压力、援助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国际风险需要防范等方面问题。通过比较美国等对外援助大国的援外模式,为我国下一步开展对外援助提供决策思考及对策建议,如建立交往性援助理念、深化援助机制改革、加强援外工作法制建设等,最终形成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援助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研判我国对外援助进一步发展全过程全方位分析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