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钴基催化剂构建及其微生物燃料电池氧还原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短缺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寻求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技术是当前首要课题。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利用产电微生物的催化作用将污水中有机物存储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新型电化学系统,已成为本世纪环保与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MFC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动力学非常缓慢,阴极ORR催化剂的性能是制约燃料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的关键因素。目前使用的MFC传统阴极贵金属催化剂(如Pt基催化剂)资源短缺、价格昂贵以及稳定性差,限制了MFC大规模的应用。因此,设计开发活性高、稳定好,且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替代传统贵金属催化剂,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较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主要有Co、Ni、Fe等,但其活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致力于研究廉价、具有优异ORR性能以及良好的稳定性的非贵金属钴基催化剂,系统研究其ORR性能及其产电性能,为加速MFC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奠定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Li Cl为扩孔剂,利用KCl将三维MOF结构剥离为二维层状结构,氮气条件下盐融法热解金属有机框架Co0.5-Zn0.5-ZIF法制备Co、N共掺杂的多孔石墨烯Co/N-Go-T催化剂,结果表明:(1)在三维MOF转为二维结构的过程中,KCl将三维MOF结构剥离为二维层状结构,Li Cl起着扩孔的作用;(2)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对ORR电催化活性起决定作用的Grap-N以及Pyri-N含量呈现先增高再降低的趋势并且Co-Nx的产生有利于阴极ORR催化活性的提升;800oC热解产物具有较高的石墨化程度和石墨缺陷,有利于ORR过程中的电荷转移。(3)Co0.5-Zn0.5/N-Go-800-MFC获得了0.62±0.05V的负载电压以及接近于Pt/C催化剂的最大功率密度(0.97±0.04W·m-2)并且在污水的净化实验中得到了95.95±0.9%的平均COD去除率以及34.66±0.7%的库伦效率。2.在碱性条件下使盐酸多巴胺在Si O2微球表面自聚产生形成薄层后,在其表面生长ZIF-67层获得多层球形前驱体,再经热解-刻蚀-浸渍-热解法制备了少量镍修饰的中空核壳结构H-N-C@Co/N-C-3%Ni催化剂,结果表明:(1)在引入多巴胺后的热解碳化产物具有更多的石墨态N以及吡啶态N且具有更高的石墨碳化以及石墨缺陷,促进催化剂的ORR过程。(2)H-N-C@Co/N-C-n%Ni催化剂均在~1.42?出现了窄且尖锐的吸收峰,说明催化剂中的Co元素按照Co-N连接路径,并且催化剂均在~2.15?出现了归属于Ni-Ni连接方式的吸收峰,说明催化剂中的Ni元素是以镍单质形式存在。(3)Ni单质的引入制备得到的H-N-C@Co/N-C-3%Ni催化剂的电流保持率达到了96.31%,比H-N-C@Co/N-C催化剂的电流保持率高出了将近10%,说明Ni单质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长时间运行的循环稳定性。(4)H-N-C@Co/N-C-3%Ni-MFC获得了0.65±0.01V的负载电压以及接近于Pt/C催化剂的最大功率密度(1.17±0.01W·m-2),且在污水清洁处理的实验中获得了96.52±0.1%的COD去除率以及34.82±0.2%的库伦效率。3.利用MOF碎片经过水热处理自组装合成了尺寸可控的球形双金属MOF的方法,并以三聚氰胺作为氮源采用上下游高温热解方式制备了多层中空的Co-Ni合金、N共掺杂的碳球催化剂(S-Co-Ni/N-C-T),结果表明:(1)叶片状的双金属有机框架在结构调节剂SDS、F127以及CTAB的作用下水热反应均可以得到球状的S-Co-Ni-PTA-MOF。(2)采用三聚氰胺作为氮源在850oC热解3h可以获得的S-Co-Ni/N-C-850催化剂活性位点中的Pyri-N以及Graph-N的总含量最高,可以有效地提高ORR活性。(3)S-Co-Ni/N-C-T催化剂均在~1.42?出现了归属于Co-N连接路径的吸收峰,并且催化剂均在~2.22?出现了Co-Ni合金的吸收峰。(4)S-Co-Ni/N-C-850催化剂中的Co-Ni合金效应显著地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在测试450000s后的电流保持率达到了96.2%。(4)S-Co-Ni/N-C-850-MFC获得了0.63±0.03V的负载电压以及接近于Pt/C催化剂的最大功率密度(1.04±0.04W·m-2),且在污水清洁处理的实验中获得了96.52±1.3%的COD去除率以及34.42±0.8%的库伦效率。4.以乙酰丙酮镍(II)和乙酰丙酮钴(II)为金属源,以尿素为结构导向调节剂,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离子共还原沉淀法制备了尺寸均一的中空纳米立方体Co Ni合金催化剂,结果表明:(1)由于没能形成弱碱溶液体系,使用了CTAB以及PVP代替尿素作为结构调节剂不能制备出纳米立方体结构的Cox Niy合金。(2)Cox Niy HANCs催化剂均在Co以及Ni K-边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均在~2.22?以及~2.21?出现了宽阔的吸收峰,归属Co-Ni合金的吸收峰。(3)Co2Ni2HANCs催化剂中有着极为突出的ORR稳定性,在测试450000s后的电流保持率达到了95.21%。(4)Co2Ni2 HANCs-MFC获得了0.63±0.01V的平均负载电压以及接近于Pt/C催化剂获得的最大功率密度(1.03±0.01W·m-2),且在污水清洁处理的实验中获得了96.27±1.2%的COD去除率以及34.58±1.1%的库伦效率。
其他文献
水域内的垂直管柱在油气开采运输中广泛存在,由于内、外流体作用而产生的管柱振动问题是水下管柱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管柱失效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安全和环保等问题,探讨水流冲击下垂直管柱振动响应规律,研究其振动响应机理,对于合理布置水下管柱及预防管柱疲劳失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水下石油开采常见的单、双、多管柱为研究对象,考虑内、外流和管柱耦合作用,开展水流冲击下垂直管柱振动响应特性的实验研
学位
在石油化工行业,含蜡原油输运过程中的蜡沉积会造成水平管道堵塞的严峻问题。对蜡沉积作用机理以及蜡沉积的因素和条件的了解,能够防止或减少输油管道内蜡沉积,降低输运成本,提高管道输送的安全性。水平管道内含蜡原油输送的蜡沉积现象是典型的具有多尺度流动和传热特征的非均匀液固系统,其在宏观尺度上表现为石蜡层附着在管道内表面与液相介质形成液固分层的现象;在介观尺度上表现为含蜡原油中蜡晶组分析出沉积形成蜡晶颗粒聚
学位
稠油作为大储量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需要特殊的开采工艺来提高采收率,目前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多数蒸汽吞吐井相关资料显示,随着多轮次高温蒸汽的注入,区块内汽窜井的数量直线上升,汽窜路径大面积覆盖邻井,导致关井时间长,严重影响采收率及井筒寿命。环空封固系统是井筒的薄弱环节,水泥环具有强度低、脆性大的特点,易发生破坏。因此,明确蒸汽吞吐井在高温循环工况下环空封固系统失效过程及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
学位
<正>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北局紧紧围绕储备核心职能,立足主责主业,更新观念、担当作为,落实“四个坚持”,做到“四个确保”,圆满完成物资收储轮换出库任务。坚持超前谋划,确保物资收得进。精心组织,做到“五个到位”,安全高效顺利完成接收任务。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有关物资收储“首战告捷”,局主要负责同志身先士卒;职能部门主动作为、跟踪服务、审核把关,指导仓库按照“一库一批一方案”制定方案预
期刊
目的 探讨一例背侧胰腺发育不全、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5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以期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MODY5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该患儿的家系基因。结果 11岁,女性儿童,表现为多饮,体型偏胖,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腹部MRI提示背侧胰腺发育不良,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强化治疗,将血糖控制平稳后,改为口服二甲双胍治疗。高
期刊
稠油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依靠多组分混合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加热/溶解降黏、增压隔热、扩大波及范围等综合效应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多元热流体组分含量影响吞吐效率和稠油增产效果,其典型组分含量实时检测可为注入参数动态调控提供关键数据。考虑多元热流体组分中氮气的非红外活性,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以典型组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待测目标,可实现其含量在线测量,但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高温高压工况
学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plastics,FRP)因其相对较高的强度/重量比,改变堆叠顺序和纤维取向的特殊材料属性,在汽车、飞机部件、工业工程设备及制造行业等应用中显示出增长的趋势。FRP复合材料的相对缺陷是缺乏类延性行为,其对损伤的敏感性会导致结构在静载和疲劳载荷下过早失效。由于FRP复合材料的结构损伤常常发生在内部,在此之前没有相应的预警阶段,因此对复合材料的损伤演
学位
<正>近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果鉴定办公室编辑的《电力行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成果汇编(2011)》正式发布,此汇编是"中电联成果办"2011年鉴定工作完成情况的汇总,同时也是电力行业产品制造、先进技术应用的集中展示。汇编共收录2011年通过鉴定的70余家单位的153个项目,范围涉及新型导(绞)线、电缆、绝缘子、金
期刊
CCUS-EOR技术不仅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也是低渗透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战略性接替技术。确保CO2驱油集输系统生产稳定性,是加大CCUS-EOR推广应用力度的重要保障。针对CO2驱采出流体气液比高于水驱、化学驱等开发方式,且采出气中高含CO2,导致集输系统运行出现气段塞等不稳定的问题以及对典型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国内外CO2驱集输系统确保生产稳定性采取的典型做法,提出今后开展
期刊
近年来,非常规油气资源产量逐年提高。其中,致密砂岩产量约占其75%以上,战略意义日益凸显。致密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孔径小、物性差(φ<10%,K<0.1m D),需通过大规模水力压裂沟通微纳米孔隙。普遍发育的微纳米孔隙使储层具有极强的毛管力,对于储层内部的压裂液具有较强的渗吸作用。水力压裂技术在改造储层的过程中会向储层引入大量的压裂液,通常情况下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开发效率。然而,现场的开发实践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