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联合廉泉三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et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施以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廉泉三针的临床疗效,并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本课题收集2019年3月-2021年1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治疗的44例诊断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八脉交会穴联合廉泉三针针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各22例,两组均以采用相同的西医常规药物作为基础治疗,疗程4周。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失语症患者的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CFCP)及改善运动性失语症总有效率。结果:1.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中五组内容的评分、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评分(CFC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ABC各个小组评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BC内容中各个小组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治疗组除自发谈话信息量评分(p>0.05)外,其余各项言语功能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CFCP评分:两组患者经治疗后CFCP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但治疗组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0.05)。4.治疗后运动性失语症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性失语言语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相比较之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八脉交会穴联合廉泉三针治疗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说明八脉交会穴联合廉泉三针刺法效果显著。2.八脉交会穴联合廉泉三针针刺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从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31日,语种仅限于英语和汉语。根据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纳入针灸疗法有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
目的:通过针刺右侧足三里穴,观察本经双侧足三里穴和双侧陷谷穴穴温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了解合穴和输穴体表温度变化特点,探讨足阳明胃经合穴与输穴经气流注与穴温的关系。方法:纳入受试者健康组每组30例,平均年龄(24.04±2.20)岁;亚健康组每组30例,平均年龄(23.89±1.94)岁。两组均采用相同手法直刺右侧足三里穴,得气后留针,期间不进行任何手法操作。控制试验室温度(26±1)℃,湿度(30
目的:观察头腹针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围绝经期失眠(肝肾阴虚型)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选取四神聪、神门、安眠、印堂、照海、申脉;治疗组采取头腹针结合治疗,选取情感区、腹一区、百会、左右神聪、安眠。配穴均选取太冲、太溪。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改良kupperman评分(KMI)、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汉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推拿结合易筋经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肝肾亏虚型)的临床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即推拿结合易筋经治疗组,对照组即单纯推拿组。对照组按本研究的推拿操作手法治疗,每日一次,7日一疗程,连续治疗4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易筋经功法锻炼,每日一次,每次45min,
目的:观察牵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口腔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治疗思路。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牵正针法治疗,选取双侧颊车穴、双侧太阳穴;对照组选取风池穴、翳风穴、廉泉穴、外金津穴、外玉液穴、内关穴。于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洼田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
目的:观察搓针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探讨搓针法对该病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60例在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选用搓针法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患者每次均留针50min,1次/日,10日为一个疗程,
目的:观察情感区“额三针”透刺法与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rTMS)分别对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的夜间睡眠情况、白天嗜睡情况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手段改善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60例负性情绪相关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rTMS组30例。针刺组选取情感区“额三针”,用经颅重复针刺激法进行治疗;rTMS组使用经颅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结合温和灸经筋结点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此次研究共纳入样本64例,均为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气虚血瘀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2例。两组患者除给予西医常规脑卒中对症及支持治疗外,针刺治疗均采用病灶侧头针顶颞前斜线、患肢拮抗肌(伸肌)经筋结点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温和灸患肢痉挛肌(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电针阿是穴治疗紧张型头痛(瘀血型)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紧张型头痛(瘀血型)提供更加有效的针灸方法。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瘀血型)受试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眼针结合电针组)30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治疗组选用:眼针取穴为上焦区、肝区、心区,均为双侧取穴。然后取头痛较明显部位的2组阿是穴,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选用《针灸学》中头痛病针灸选穴治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运动障碍提供更有效的针灸方法。方法:本次研究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眼针配合运动疗法组)30例与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眼针取穴为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心区、脾区(均为双侧),同时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选穴参照《针灸学》教材,中风的针灸处方治疗,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