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4种化合物:有机锡取代型同多钼酸化合物H48Mo30O88{Mo(NO)O6}4{Sn(n-Bu)O4}4·9H2O (1),水杨醛西夫碱配合物:双水杨基乙二胺铬磷钼酸盐({CrLa(H2O)(C2H5OH)}2{CrLa(C2H5OH)2}PMo12O40,H2La=N,N’-二水杨基乙二胺,2)、双水杨基乙二胺铬八钼酸盐({CrLa(H2O)2}4Mo8O26,3)、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磷钼酸盐(C49H63Mo12N6O48P,4)。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这四种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化合物1的主体结构是38核的有机锡取代同多钼酸盐,由两个完全相同的{Mo17Sn2}亚基通过共用氧连接在一起,每个亚基包括以下几种不同的多面体:一个MoⅥO6、一个(O=)MoⅥO4(H2O)、三个(O=)2MoⅥO3(H2O)、四个(O=)MoⅥO5、一个(O=)2MoⅥO4、一个(O=)2MoⅥO3(H2O)、两个(O=)SnⅣ(n-Bu)O4八面体,两个MoⅡ(NO)+O6五角双锥和四个共边相连的(MoⅥ)2O8(μ-O)(μ-H2O)八面体。到目前为止,有机锡取代的高核同多钼酸化合物未见报道,1是首次合成的此类化合物。 化合物2和3是以Cr(Ⅲ)为中心离子的水杨醛西夫碱配合物,分别以磷钼酸根和八钼酸根作为抗衡离子平衡电荷,其中Cr(Ⅲ)为六配位,配位原子是来自于配体La上的两个N原子和两个O原子,另外两个配位数由来自溶剂中的溶剂分子满足。 在合成目标化合物的过程中,Cr(Ⅲ)的西夫碱配离子发生了分解,结果分离出化合物4,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杂多酸的催化作用造成的。化合物4是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的磷钼酸盐。4的每个独立单元中包括三个质子化的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和一个PMo12O403-离子。每个质子化的2-(2-羟基苯基)苯并咪唑带一个正电荷,PMo12O403-离子在晶体结构中起抗衡离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