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公共服务的不断发展与提升,非政府组织(NGO)1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尤为显得突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NGO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西部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提出NGO在参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升西部基础教育质量中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NGO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地位尤为凸显,特别在基础教育力量薄弱的西部地区,NGO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NGO特点的研究,结合当前非政府组织(NGO)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参与基础教育的途径、方法,并结合当前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提出NGO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作用,即桥梁和纽带作用、满足农村基础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弥补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双重失灵、提供农村基础教育决策咨询建议、促进供给主体间的竞争与发展、降低成本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作用。同时提出改善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仅靠NGO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其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如何加强NGO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作用的建议,即通过与政府、国家NGO、教育主体之间的互补合作与互动反馈,从而营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通过加强宣传、优化组织机构、建立激励机制从而完善自身建设,以此推动NGO在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了起伏线、封顶线、报销比例、报销范围等一系列的限制条件,使得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就医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农合还存在资金不足、筹资困难、筹资机制不健全的现象,因此基金筹集问题成为新农合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筹集环节是本项制度能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