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医疗卫生条件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射击运动的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竞争中,胜负往往取决于零点几环的差距。然而,射击运动又是一项“动中求静、静中求稳、稳中求准”的个人运动项日,它要求射手人枪—体,身心—致,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平常心。因此,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水平上要做到精益求精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要具备在紧张的比赛环境中的心理调控能力与技巧,这将成为比赛成败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以“射击运动员比赛期的自我心理调控分析”为题,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结论有:1.射击运动员要想在激烈的射击赛场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赛前、赛中与赛后的竞技心理的分析与把握。2.射击运动在进行赛前的小周期训练过程中,要明白自己有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状态,尤其要对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形式与产生原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采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适当的赛前信息回避、系统的心理训练的方式加以调节。3.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身体各部分肌肉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定向反复变化,感觉意识模糊;运动员反应迟钝,瞄准时间长,动作不协调等不良心理反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害怕心理、缺乏足够自信心、比赛中重复受挫、偶尔性的怯场以及受任务、指标与成绩所累等等。为此运动员可以采用腹部松弛法、意念调控法、心理暗示法、超前进位法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以保证射击比赛的顺利进行以及射手水平的正常发挥。4.射击比赛结束后,运动往往会因为比赛目标的实现而产生骄傲、懈怠的心理,也会因为目标没有实现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等等。同时运动员也面临比赛结束后大脑皮层兴奋性下降,从而使皮层下功能发生紊乱,最终造成各器官功能的失调的困境。因此,赛后的心理疏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和膳食三个方面加以调节,从而使运动员尽快恢复到正常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