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家族企业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的真实盈余管理为核心,研究企业是否会为了 IPO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IPO时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家族企业IPO后业绩的影响,以及家族治理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为了解答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本文首先回顾前人的相关研究,包括三方面内容:盈余管理的定义、方式、IPO时点的动机,IPO时的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企业业绩的影响,家族治理因素的影响。现有的研究大多从应计盈余管理角度出发,运用Jones模型进行研究,而近来,真实盈余管理逐渐成为理论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相关规定和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理论分析:一、真实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调整企业实际的运营来调整利润的方法,因此也较难被审计发现。发行人在面临监管和市场投资者对于盈利性的要求时,可能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由此提出前两个假设:公司在IPO时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IPO前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高于IPO后的真实盈余管理。二、要进行真实盈余管理,企业通常使用减少研发支出、宽松的赊销政策、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等方法来提高短期利润。这些做法改变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因此会对企业有更深的影响。例如,研发支出一般无法马上转为经济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自主研发能够为自身带来核心竞争力,带来经济效益。盲目扩大生产会在将来带来更多成本,因为产品生产大于需求,存货量增加,而与存货储存等相关的成本也会更高——而这些成本会滞后于生产当年,只影响将来的利润。由此提出本文的第三个假设:IPO时的真实盈余管理对IPO后企业的业绩有负向影响。三、企业在IPO时,若改变实际运营来进行盈余管理,实为短视的投机行为,并不利于企业将来的发展。家族成员参与实际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会使得家族与企业的利益联系更为紧密。因此,企业若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者,那么家族管理者们会为了家族企业基业长青而慎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另外,中国大多数家族企业还处于企业创始人的掌控之下,创始人往往更关注企业长期成长。因此提出第四和第五个假设: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CEO,IPO时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会更低。另一方面,如果家族企业的更突出的特点是构建了复杂的持股结构,那么企业IPO的目的可能并不单纯为了筹集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而是为了上市后进行掏空。因此本文提出最后一个假设:企业股权结构越复杂,越容易调整实际经营活动来管理盈余。接下来,本研究收集2008年至2010年在A股IPO上市的公司的财务数据、家族公司治理相关数据,运用Roychowdhury(2006)的模型来衡量真实盈余管理。运用Stata软件进行分析,通过t检验验证企业在IPO时存在真实盈余管理。最后,构建回归模型,验证了针对后两个研究问题提出的假设,得出结论:家族企业IPO时进行了真实盈余管理,IPO时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IPO后的业绩有负向影响,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CEO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复杂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大多数前人对IPO盈余管理的研究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而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注意到另一种形式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目前鲜有学者关注IPO真实盈余管理是否存在、又受何种因素影响。二、本研究关注特定情形下(公司IPO上市)以及特定企业类别(家族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三、本文按年份检验了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和变化趋势,填补了目前文献的空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